|
|
|
|
2014-04-01 第B02版:产业·投资
|
大 | |
中 | |
小 |
|
稀土贸易诉讼案初步裁决中国败诉,中国的稀土出口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
若取消配额,稀土政策须有更高技巧 |
|
|
作者:
王晓涛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010 |
|  | | WTO稀土官司“一审”败诉。叶绿/CFP供图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晓涛
美国、日本、欧盟针对中国的稀土贸易诉讼案日前初步裁决中国败诉,商务部在3月26日晚间确认了这一消息。事实上,外媒4个多月前就已报道,世界贸易组织纷争处理小组委员会已就美国、日本、欧洲自2012年初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诉讼做出初步裁定,基本同意原告的论点,认定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征收出口税等做法违反了承诺。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败诉在预期之内。尽管目前只是初步裁决,此诉讼案尚未“盖棺定论”,但中方改变诉讼结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中方最终败诉,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商务部相关人士称,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取消已实行数年的针对稀、钨、钼采取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等措施。赛迪智库原材料工业研究所的博士李丹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最终裁决仍然维持初步裁决,“中国在半年到一年内必须采取纠正措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或将从2015年起做出调整,可能取消出口配额制度或下调出口关税”。
配额易操作,但WTO明文规定不准搞
稀土贸易诉讼案初步裁决中国败诉的结果见诸报端后,对于中国保护环境的初衷不被理解,保护稀土这一稀缺战略资源的主张不被接受,国内对西方国家的霸道做法异常愤怒,指责之声不绝于耳。 不过,也有知名学者表示,我国加入WTO后被起诉多次且全部败诉,主因是对WTO的规则理解得不够,“WTO明文规定不准搞配额,中国明目张胆给稀土搞配额”。言下之意是人家只要起诉,那我们肯定是败诉无疑。 事实上,大概在1年半前,针对稀土出口配额制,李丹曾和同事专门撰写了文章。文章的结论是,“在原材料工业领域,中国是世界各国中频繁使用出口限制措施的国家之一,是使用出口限制措施,特别是出口配额制度频率最高的国家;且除极少数国家曾实施临时措施外,中国是在原材料工业领域实施出口配额制度的唯一国家。”文章说,“WTO规定的出口限制措施主要有:出口禁止、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出口关税、设定最低出口价格。以OECD2010年公布的《原材料出口限制的经济影响》报告为基础,补充2009年~2011年各国原材料相关出口限制措施后看到,目前设立原材料工业领域出口限制措施的国家主要有:中国、俄罗斯、坦桑尼亚、乌克兰、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印度、加蓬、加纳;其中在原材料工业领域实施出口配额的国家目前只有中国。”同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公布的《WTO贸易政策审议报告》、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司公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5~2011》,设立出口配额制度的国家主要有: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中国、菲律宾、韩国、泰国、土耳其、哥伦比亚、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印度尼西亚,涉及的商品目录主要是农产品、纺织或服装(双边)等。其中,除土耳其、哥伦比亚曾实施临时措施外,涉及实施原材料出口配额制度的国家只有中国。” 李丹和同事在文章中表示:“在目前原材料案中国败诉几成定局的背景下,中国是否有必要主要依靠出口配额的方式继续实施出口限制,值得商榷。” 的确,国人普遍觉得WTO对中国的裁决非常不公平,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义务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为别国造福,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出口配额制与WTO的规则相冲突,选择配额制的做法固然简单易操作,但却很难说是明智之举。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认为WTO禁止出口配额这种出口限制形式,中国稀土出口策略已经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刻。
配额指标用不完的尴尬
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全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冶炼分离产品计划为9.04万吨。全年实际开采量为8.04万吨,冶炼分离产品产量为8.33万吨,分别为计划的85.7%和92.1%。值得注意的是,稀土出口配额总量2.4万吨(折合实物量3.1万吨),全年实际出口稀土配额产品实物量2.29万吨,同比增长36.3%,出口金额6.03亿美元。事实上,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只有2010年的稀土产品出口超过了出口配额。 近年来稀土配额基本没有用完,李丹认为,我国的稀土配额实际上并未对国际市场产生想象中的深远影响。“稀土配额实施以来,受金融危机、稀土价格上涨、其他国家开始开采稀土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市场对中国稀土的需求大幅下降。”她进一步补充道,“稀土走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稀土走私猖獗,非法倒卖出口配额也应运而生,而在出口配额限制和减少的同时,国内产能并未下降,结果造成稀土内外差价悬殊,国外部分稀土价格在过去两三年内的涨幅高达500%。因此,尽管稀土的出口配额基本没有用完过,但稀土的内外价差明显却引发了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美国贸易代表MICHAEL FROMAN表示,中国限制稀土金属出口,推进国内行业发展,对美国企业构成歧视。对于同样的稀土金属,美国制造业需要支付比中国同行高3倍还多的价格。 .对此,李丹强调,实际上,我国稀土产品长期以来是以低廉的价格供给国际市场的,稀土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其真正价值。出口价格低的原因比较复杂,如稀土大量开采带来的供需失衡;国内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稀土出口多为低端产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多,市场无中国在序竞争等。
何不靠环境税和资源税
那么,一旦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稀土产业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李丹表示,取消配额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稀土进出口贸易会继续增加,这有利于稀土贸易公司发展。这将促进我国稀土企业整合重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国家也会考虑加速推进稀土收储工作,遏制稀土行业盲目开采,并且改革稀土资源税”。 有人担心,如果取消配额制,珍贵的稀土可能只会卖出“白菜价”,稀土产业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事实上,即便是近几年来各地大力进行的稀土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也是趋同化竞争严重,无序发展导致初级产能过剩。李丹表示,目前,全国现有的约19个稀土产业园区规划雷同,多以资源为核心向中下游产业链延伸,包括稀土永磁、发光、储氢、抛光粉、催化剂等主要稀土功能材料。未来规划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向中下游应用产品延伸。“这些稀土产业园区的建设目标多定位于稀土材料生产的最大最强,稀土产业园区的无序建设最终将会加剧稀土材料产能的进一步过剩。”李丹说。 众所周知,中国的稀土之所以卖得便宜,就是因为忽视了其生产的外部成本(如环境污染)等。李丹表示,对稀土资源应该进行市场配置,即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平稳稀土价格,整合稀土企业,化解稀土初级产能过剩问题,引导企业向稀土深加工应用领域延伸。同时利用财政手段对资源地进行补偿,从源头削减稀土违规开采、超产等现象。 安邦咨询也认为,应该采取市场的办法,如大幅提高稀土出口关税,区分重稀土与轻稀土关税税率,轻稀土放开,重稀土从严,以便缩小政策控制范围。同时,可以征收高额环境保护税种,以环保的方式抬高国内企业门槛。在政策、科研等方面,加大对稀土应用领域的引导和扶持,扩大稀土应用端产业链的发展。 对于稀土生产征收资源税和环境税,李丹说:“征收资源税将提高稀土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企业的环保和清洁生产压力也会加大。不过,这样同时也会进一步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规范行业生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