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4-19
2014-04-19 第A03版:新闻视点 大 | 中 | 小 

宁波:低碳城市试点进入深水区

——访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柴利能

作者: 李想 孙弋弋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71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想 孙弋弋
    “宁波不是全国的资源大市,但却是能源大市,能源的消耗量对电力的需求量在全国各家电网体系中排位靠前。”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柴利能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确定宁波作为低碳试点城市,是宁波突破能源与资源瓶颈制约、实现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宁波正抓住机遇深入往前推进,试点工作目前进入深水区。
    柴利能表示,宁波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成效明显,核心是控制碳总量,提出到2020年达到碳峰值拐点的目标。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十二五”以来,累计近5700家企业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明确三个“不再”:以燃煤为基础的电力行业不再新上燃煤电厂项目,石化重大装置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布局之后不再上大的石化项目,钢铁实现单位能耗强度不再增加。在能源结构优化上,促进天然气综合利用,推进汽车油改气,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试点等。
    柴利能指出,宁波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入深水区。突出的是能源管理遭遇瓶颈。作为低碳试点城市,掌握不了能源价格权限。能源体制高度集中,地方没有话语权。能源市场高度垄断,民营资本参与经营难度大。如果不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能源配置就难以取得进展。
    同时还有资金方面的缺口。低碳试点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支持,要做好低碳工作难度很大。量大面广的民营中小企业是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但按照目前的银行管理体制,节能服务公司往往很难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
    柴利能谈了下一步试点工作发展思路:强化低碳能力建设,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提升能效水平,大力推进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发展,创新机制解决融资瓶颈,加大低碳知识普及力度。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