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4-19
2014-04-19 第A04版:视觉·新闻 大 | 中 | 小 

京津冀协同发展:考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606
转文

可惜后来在相当长时间里,这些地区却表现出各自为政、只管经营自己“一亩三分地”。地方行政力量反而阻碍了总体规划,这就考验着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提出京津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思路。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听取京津冀三省市汇报以后讲了7点意见,正式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这些指导思想,可以看作是对多年来京津冀地区发展关系的深化与完善。
    中国经济导报:在您看来,京津冀三地如何在“一体化”进程中考虑发展定位?
    孟晓苏:2000年时,我曾批评北京走向“年轮式扩张”、“浸漫式发展”、缺乏正确发展方向的“摊大饼模式”。北京的地形是簸箕形,北面是山、西面也是山。所以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只有向东和向南,未来要与天津市连在一起。
    而天津正如一只鸟,规划应当明确“一体两翼”——以现市区为身体,展开两只翅膀,一翼伸向滨海,另一翼伸向北京方向。工业主要分布在滨海,城市发展则应面向北京。这样看来,京津连接处的通州区与武清区应是最为适宜的城市发展带。
    谈到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当时我和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等都认为,通州、廊坊与武清一带比较适宜,结果推到了北京大兴与河北固安交界地。目前的机场选址对天津市发展的带动力就比较小。

主辅明晰立足京津交界

    中国经济导报:京津冀应在何种模式下协同发展?
    孟晓苏:多年以来我一直努力推动以北京和天津为轴线的环渤海区域发展,这是主发展轴,其他则是辅助地区。河北需要为北京的生态和京津冀一体化做的贡献,包括拆除污染源企业,淘汰过剩产能等。如今要淘汰的8000万吨钢铁产能,有6000万吨在河北省。
    前些年曾出台过“滨海大开发战略”。李瑞环同志曾提出天津“一个扁担挑两头”的规划思路。我认为天津市区应是挑扁担的,一头挑起滨海,另一头挑起武清。
    中国经济导报:最近坊间传闻保定将成为首都副中心。您认为“副中心”应具备哪些条件?
    孟晓苏:选址保定肯定是误传,河北省已一再辟谣,但炒作者却把保定房价抬升了不少。如果把北京城区比作心脏,廊坊和武清是在腋窝处,而保定已经到膝盖了。舍近求远不是科学规划。
    前面提到,天津市武清区与北京相连,城区中心距离北京CBD仅70公里,京津走廊的绿色之肾——大黄堡湿地就在武清境内。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水源丰沛,我认为大黄堡湿地东侧应是中央第二办公区的最佳选址。

人口迁出优化城市功能

    中国经济导报:有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将疏解500万人口到周边。如何实现功能定位和城市布局的合理化?
    孟晓苏:只考虑把居民搬出去已不现实。过去北京拆迁旧房,把东城老百姓搬到了通州,把西城老百姓搬到了大兴,但大家上班都得回城区,使地铁公交拥挤不堪。道路拥塞就限号、限行、限购汽车,这都是些笨办法,治标不治本。与其想把居民迁出去,不如把一部分原有城市功能迁出去。
    要解决城市功能分流问题,就需要把政府机构挪出去,特别是中央机构。建议我国效仿国外惯常做法,离开主城区,建立中央第二办公区或称行政副中心。有空间才能实行官邸制。
    除了政府机构,还有大专院校。建议选址京津之间建设大学城,把京津大部分大专院校搬出现有市区,尽快在北京市东南方向选址建设分校。如今中关村已成为闹市,如何摆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中国经济导报:京津冀一体化设想已经提出多年,您觉得推行难点在哪?
    孟晓苏:这次把京津冀一体化提到“重要国家战略”高度,表达了中央最高领导人最明确的意图。
    地方行政力量是否继续阻碍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有关负责人纷纷表态支持中央意见。那么,今后国家战略是否能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空谈还是实干?京津冀一体化该如何破题?我们拭目以待,更希望共同推动。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