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4-19
2014-04-19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用新型城镇化摆脱“下限保卫战”

作者: 刘树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17
    
学人简介: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内容辑要:
    要避免年年打“下限保卫战”,需要寻找对于经济稳定增长能持续的推动力量,而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则是一个重要抓手。

刘树成
    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形成了冲击。可以看到,2012年、2013年,我国基本每年都会形成一个“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即每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年中采取微刺激措施,下半年经济增速小幅反弹,下一年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
    目前,随着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公布,预计上半年GDP增速会继续下滑,有可能下滑至7.4%。对于这样的形势,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3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3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辽宁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指出:“我们拥有去年战胜经济下行挑战的成功经验,也为今年继续应对经济波动做好了政策储备。当前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有针对性地陆续出台相应有力措施。”
    由此,个人预计,在新的微刺激措施下,下半年经济增速会小幅反弹。2014年GDP增长率有可能走出一条与2012年、2013年大体相同的轨迹。
    不过,就个人看来,守住下限是被动的。经济下滑具有惯性,当微刺激措施的力量消失之后,或者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即出现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之后,经济运行就很容易滑出合理区间的下限。
    而且,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微刺激措施有两个缺陷:一是“碎片化”,即措施应急、零碎、不系统,缺乏措施之间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衔接。二是“短期化”,即这些措施对经济运行的支撑效力不持久,对防止经济下滑的效果仅能维持一两个季度。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当前这种循环圈,避免年年打“下限保卫战”?关键就是要寻找对于经济稳定增长能持续的推动力量。个人认为,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即可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量。而刚刚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贯彻落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从任务层面讲,这一规划的具体任务,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推动城乡发展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从推进城镇化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到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化、智能化和人文化等,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型城镇化。这一规划如能真正贯彻落实,与过去以规模扩张为主的、“摊大饼”式的土地城镇化相比,任务更加艰巨,所需投资更多,带动消费更多,可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持续的推动力量,可以解决当前微刺激措施的“碎片化”及其支撑效力“短期化”的问题。
    从操作层面讲,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的聚合点。从转方式来说,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既能扩大消费,又能扩大投资。从调结构来说,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结构、城市结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促改革来说,新型城镇化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从惠民生来说,新型城镇化将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新型城镇化规划如能真正贯彻落实,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开创新局面。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