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4-19
2014-04-19 第B05版:前沿 大 | 中 | 小 
低碳城市

一样的要求 不一样的策略

作者: 贾若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776
    
编辑按
    什么是城市化地区?按照开发内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该《规划》提出,“城市化地区是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
    围绕城市化地区的低碳发展,本文作者提出的政编者按策建议包括: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同样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要坚持联动发展,从生产和生活等多角度促进低碳发展;低碳发展也是发展,要通过发展寻求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的新途径。
    敬请读者品读、参考。

贾若祥
    城市化地区是人口和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也是碳排放的主要产生区域,加快推进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对于从整体上减少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我国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
    坚持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
    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同样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设定标准,制定规则,加强监管,更多的要靠市场的力量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一是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机制能解决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对于城市化地区低碳政策的制定,政府主要是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加强低碳排放的监管,而低碳经济活动应该更多地由市场来进行。
    二是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偏重于低碳市场规则的制定、低碳市场秩序的规范、低碳社会诚信的建立等,在低碳制度下,由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三是慎用、少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低碳经济活动。政府该退出的领域应该坚决退出,建立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对低碳市场的监管。
实施差别化的低碳发展策略。我国城市化地区差别很大,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划分,我国城市化地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两种类型,对这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地区,要采取差别化的低碳发展策略。
    对于优化开发区域,通过低碳发展,引导优化开发区域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引导城市集约紧凑、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
    对于重点开发区域,通过低碳发展,促进重点开发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支持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坚持低碳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联动。
    城市化地区的碳排放源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中都有碳排放,因此,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要坚持联动发展,从生产和生活等多角度促进低碳发展,并将低碳发展与提高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提高经济生产活动的效率、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美化城市环境等结合起来。通过将低碳理念贯穿到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联合推动低碳发展。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阶段,推进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要求下,履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在推进我国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的时候,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低碳发展也是发展,要通过发展寻求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的新途径。
    未来中国将积极调整城市化地区的产业结构,努力推进城市化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并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促进外贸方式的转变,限制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提高市场准入标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
    坚持制度化、法制化的原则。
    我国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服从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国家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城市化地区低碳发展要坚持制度化、法制化的原则,规范推进,务求实效。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