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4-19
2014-04-19 第C02版:节能减排周刊 大 | 中 | 小 

能效评价突破中国式节能局限

——访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

作者: 刁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488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刁萃
    “什么是最低价、最清洁、可最快获取的能源资源?是天然气,还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亦或是生物质能、核能……”NO,NO,NO!正确的答案是“能效”。世界许多国家已将“能效”与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及核能等自然能源并列为“第五种能源”,大力推进节能工作。
    研究表明,1973年~2008年,美国通过提高能效和节能手段实现的节能量高于同期石油、天然气、煤及其他新能源的使用量,实际上成为美国第一大能源资源。与发电成本相比,通过提高能效,每节约1度电的平均成本仅为0.03美元,成本远低于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清洁煤发电等。
    近几年,我国愈加重视能效“挖潜”。为推进我国的节能工作,加强节能市场化机制探索,进一步激发用能单位节能降耗的内生动力,2013年,由国家节能中心组织开展了“中国能效之星”评价工作。在今年4月,“中国能效之星”首批四、五星工业企业名单发布。“中国能效之星”评价工作如何引导企业提高能效?企业会“乖乖”服从市场的指挥“挖潜”能效吗?带着相关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

“挖潜”能效听市场指挥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能效之星”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中国能效之星”评价工作对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我国的节能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新世纪,再到“十一五”,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量去推动。我国政府为推进节能工作,动员了大量的行政力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能够挤压的节能空间基本上都已经挤压了,但节能形势仍很严峻。
    为什么节能工作进行到现在,还需要政府采取这么多的行政手段“逼”企业去节能呢?原因就在于用能单位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而这恰恰是今后节能工作的潜力所在。所以,我们认为,节能工作要想继续深入推进,必须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节能的市场化机制,向市场要效果。
“中国能效之星”评价是国家节能中心探索在节能领域发挥市场作用倡导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次尝试。“中国能效之星”评价活动对于政府推动节能、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以及社会和市场信息传递均有积极意义。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是有助于激发企业即用能单位节能、提高能效的内生动力,促进企业形成与当前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整体要求相一致的发展目标;二是紧密配合国家开展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强化企业目标责任,为兑现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到2020年碳强度降低40%~45%”的庄严承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中国经济导报: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和推进,“中国能效之星”评价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按照“中国能效之星”评价试点工作计划,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和推进,目前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工作已经完成,组建了评价试点指导委员会,国家层面的试点方案已正式印发,各试点地区和行业分别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区的试点方案。研究制定了《“中国能效之星”评价试点工作办法(试行)》、《“中国能效之星”评审专家组工作规程》等相关制度,汇编了《“中国能效之星”评价试点实施指南》,开发了申报书、推荐书和现场审核报告模板。研究制定了分别适合于工业企业和宾馆饭店、商场超市、高等院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已进行试用。设计了“中国能效之星”标识,去年4月在福州召开了标识发布会。在国家节能中心公共服务网开辟了“中国能效之星”专栏,加强宣传并回应社会关切。
    试点地区和承担机构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组织本地区、本领域有意向的用能单位进行申报,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组建技术专家团队为参与活动的用能单位提供现场能效诊断、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组织专家进行了初评和现场审核,并向国家层面推荐了参评四、五星级的企业。国家节能中心组建了高星级评审专家组,对申报单位进行了集中评审,并设置了现场答辩环节,对初评为五星级的企业进行了现场复核。在苏州组织了名单发布暨现场观摩活动,对首批24家获得四、五星级的工业企业进行了授牌。首批12家非工业企业(高校及宾馆、商超)名单已经向社会公告。

星级评价更关注过程

    中国经济导报:对企业来说,“中国能效之星”评价的意义在哪里?
    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对用能单位来说,参加“中国能效之星”评价活动,可以帮助其了解能源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能效改进方向,从制度、规划、技术、行为等多方面加强节能管理,把节能作为常态性工作融入日常管理,降低企业的能源使用成本。按照“中国能效之星”评价指标体系列明的各项工作,用能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能效的相关工作,把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提高能效水平的行动指南。参加此活动,亦有助于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强化本企业在社会和市场中的能效形象。本活动将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不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
    中国经济导报:为什么首批仅发布了四、五星企业的名单?
    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按照“中国能效之星”评
价活动组织模式,承担机构
(地方节能监察中心)负责组织企业自愿参与,并初步评出一至三星级,然后从三星级里择优向国家层面推荐参评四、五星。最终评出的四、五星级企业以国家节能中心的名义授牌,一至三星级由承担机构确定并授牌,报国家节能中心备案。推荐但未评上四、五星级的退回试点承担机构,按三星及以下处理。据此,国家节能中心只发布四、五星级企业名单,但对地方的一至三星级实行备案管理。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能效之星”评价与工信部的“能效之星”相比有何区别?
    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据了解,工信部的能效之星主要着眼于产品或设备层面,目前包括消费类产品和工业装备,而“中国能效之星”着眼于企业(用能单位)层面,包括制度规划、运行实践、节能效果等用能全流程,注重对用能单位整体能源利用水平的评价。“中国能效之星”评价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能体
现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
管理的引导和指南作用,企业可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节能工作。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