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4-19 第C03版:节能减排周刊
|
大 | |
中 | |
小 |
|
|
公共机构节能动力从哪里来 |
——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一席谈 |
|
作者:
公欣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316 |
|
|
|
公共机构节能关键就是表率作用。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市场化的因素显得较为薄弱,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公共机构节能。节能后怎样回报?谁奖励给谁?节能效益的受益方是谁?这些问题在公共机构节能中都未能解决。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欣 近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879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名单。国管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司长何长江表示,做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可以节约数量可观的能源资源,也有利于树立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 公共机构一直以来就是节能环保的重点领域。有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创建2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公共机构节能被推向节能减排的显要位置。近日,本报记者就公共机构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进行了专访。
外在需求+内在动力=政府表率
中国经济导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开展节能工作。而公共机构节能是整个社会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巨大,也具有极大的节能潜力。对此您有何看法? 徐伟:2005年前后,在国管局的统领下开始进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我们有一个专门的专家团队就落在国管局进行公共机构节能的专项研究,目前“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一个课题也在我们这里进行。早期,我们在推动公共机构节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公共机构节能到现在进行了将近10个年头,在起步阶段,我们参与了每个细节。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作为社会一个重要元素的公共机构,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例如水、电、油、办公设备、公务用车、建筑材料等等。所以公共机构节能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在当前节能减排环境日益恶劣的趋势下,您如何理解实施公共机构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徐伟:公共机构是节能环保的重点领域。根据统计,2012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5.52%。 公共机构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本身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果我们公共机构自己不抓,光抓社会、企业,自己不做,不能以身作则没有说服力;第三,是公共机构自身建设、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其中,公共机构节能的带头作用十分关键,就能耗总量、建筑总规模来说,公共机构节能并不占大头,关键就是表率作用,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更需要在全国先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从局部试点走入常态化正轨
中国经济导报: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请您举例用一些数据来说明? 徐伟:近年来,我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根据统计分析,“十二五”头3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0.9%和8.7%,中央国家机关人均用电量、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人均用水量、公务用车油耗分别累计下降11.46%、9.27%、13.68%、14.15%,完成了节能量进度目标。 现在的公共机构节能正在逐步走上正轨,开始逐渐常态化。从国家层面来讲,国管局带领下的公共机构节能还是取得了很大成效,从一开始的试点,到典型案例的推广,上升到政府行政法规出台,再到现在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下的研究深度的延伸,可以看到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一步步往深度、广度进行扩展。有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之后,各地区都遵循这个法规,公共机构节能已经从过去的简单无序行动变成了现在有法可依的规则化管理。由点带面,使“面子”上的公共机构节能逐步发展起来。公共机构总体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公共机构节能运行意识也大有提高。 中国经济导报:公共机构节能的重点是什么?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徐伟:公共机构节能的立足点还是在能耗水平的下降,实际能耗要按目标有计划地下降。加强管理、技术改造、激励政策等手段都能行之有效。行政手段还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次是简单的技术改造。不管是公共机构节能还是商业建筑节能,其共同点都是推动技术层面的节能应用。 我们这几年抓工作的重点,第一就是建筑和建筑内的用能系统的节能。第二,我们的车辆节油。大家知道党政机关,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国外有些国家政府车很少,比方说日本,一个部可能不超过10辆车,全是社会化的。我们国家比较特殊,车多、用油多。第三,是新技术、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方面。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我国的公共机构节能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需要改进?工作开展还面临哪些困难? 徐伟: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日公布的一份材料说,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能耗计量、统计、监测有待加强,制度、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行业、系统发展不平衡,一些部门下属单位工作滞后;节能改造系统化程度不高等。 现在政策基本已经到位,主要还是资金问题,你节能改造的费用是由哪方面来安排需要明确。实际上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公共机构节能。再次是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市场化的因素显得较为薄弱,大部分是由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来驱动的,很少走市场化道路,这与机制有关系。节能后怎样回报?谁奖励给谁?节能效益的受益方是谁?这些问题在公共机构节能中都未能解决。再次是能效对标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明晰“受益方”提升节能源动力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很多地方公共机构正在从“用了算”的事后节能,向“算了用”的事前节能转变,更加注重源头把关,对此,您有何建议? 徐伟:此次公布的879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名单也是在前几年的工作基础上,挑选节能工作开展较好的对象进行,这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把公共机构节能的工作性质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公共机构本身就是一种行政机构,它本身就是政府管理框架下,它在执行国家法令、法规上都比一般的社会机构强。 不管事前还是事后节能管理方式,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公共机构的能耗降下来。自己跟自己比,与前几年比的能效水平和能耗总量下降了,节能节钱了,这就达到目的了。 中国经济导报:由于没有奖励处罚,公共机构节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于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环境、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积极性您有何建言? 徐伟:由于利益主体没有商业模式那么明显,所以公共机构节能的主动性会受到影响。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公共机构能效对标开展起来,然后公示制度也要建立起来,让当事人看到自己的运行管理水平究竟是高还是低,建立一种自主的积极性。 中国经济导报:公共机构节能折射节能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制定与节能建筑相适宜的节能管理规划,如何加强节能管理,都是大文章,对此,您有何看法? 徐伟:在公共节能初步阶段,节能管理出成效最快,但是到了后期,也就是深度节能时期,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在机制上,要明确受益方是谁,应该怎样建立针对他的激励政策,这是很重要的。目前在公共机构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上还有一个制度上的制约,因为都是公职人员在管理,一个公共机构不可能把节能完全交给第三方去做,这是会受到制约的。 中国经济导报:“十二五”规划已然过半,公共机构节能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对政策制定上您有何建言? 徐伟:以后应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将以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和节约办公用品为重点,以办公建筑能耗和车辆交通能耗为突破口,提高公共机构用能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未来公共机构肯定会制度化的开展节能,能耗一定会向标准化发展,使得其自身找到有努力的发展方向。怎么去改进?怎么降低?一步一步来,公共机构的能耗才能持续、良性地降低。 眼下我国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环境已经相对完善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执行,只要把《条例》一条条地执行到位了,这就很不错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