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6-21 第A02版:评论
|
大 | |
中 | |
小 |
|
|
节能减排需要强力攻坚 |
|
|
作者:
戴彦德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186 |
|
|
|
戴彦德 当前,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十二五”时期,我国进一步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从前3年完成的情况来看,部分指标完成进度相对滞后。 据统计,相比2010年,2013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9.0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7.8%、9.9%、7.1%、2.0%。其中能耗强度下降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指标前3年分别只完成了5年总任务的54%和20%,与60%的进度要求还有明显差距。要实现“十二五”目标,后两年单位GDP能耗强度须年均降低3.9%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量须年均下降4.2%以上,均远高于前3年平均降幅。 “十二五”节能减排进度之所以明显滞后,究其原因,一是许多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资源环境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二是节能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完善,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三是随着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基础工作薄弱、监管不到位,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上述问题若不及时扭转,“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将难以实现。 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无论从当前,还是中长期发展的要求来看,节能减排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形势。 首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已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当前,席卷整个中东部地区的雾霾问题正使仰望蓝天成为一种奢望。2013年以来,严重雾霾天气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发生频度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除了大气污染以外,水污染、土壤污染、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日趋突出,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正在我国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人民身体健康,极易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及公共安全与社会和谐。细数历史变迁,我国生态环境从没有像今天一样令人触目惊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次,从能源资源供应的角度来看,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导致能源供应压力加大。我国目前探明的能源可采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资源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6%、7%。目前石油年产量2亿吨左右,多年徘徊不前,消费增量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013年石油净进口2.9亿吨,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8%;净进口天然气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净进口煤炭3.2亿吨,以成为世界煤炭进口第一大国。能源资源保障供应面临着安全方面的压力。 第三,从全球气候谈判的角度来看,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受到重视,国际气候谈判压力越来越大。地球温升控制在2℃的目标已写入哥本哈根议定书,这一域值使全球未来允许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大大压缩。虽然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均累积碳排放量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排放总量仍在不断增加,这给我国的国际气候谈判带来巨大压力,也必然会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 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利用粗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11.4%,但消耗了全世界21.9%的能源、54%的水泥、45%的钢。少数地区能耗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还存在着巨大的节能空间。 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能源资源问题、全球气候谈判问题,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日益凸显。“十二五”剩下的不到两年时间里,必须统一认识,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达成。 强化节能减排,关键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近两年随着人均GDP迈入中高收入国家门槛,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换档期”,经济发展模式、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产业发展重点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但是,重发展、轻节约,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效益的问题始终突出,依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项目换取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的惯性思维仍没有改变,“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导致节能减排“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GDP软指标硬化、节能减排硬指标软化”,热衷上项目、铺摊子。特别是近两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地方喜、国家忧”,国家节能压力不能有效传递到地方,部分地区出现节能减排“松口气”的现象,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有所减弱,行动有所迟缓,要求有所降低,甚至个别地区能耗强度和污染排放不降反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李克强总理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努力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这次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正是表明了党和政府采取强力措施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坚定意志。 《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从管住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出发,加强了顶层设计,量化了任务目标,硬化了政策措施,明确了责任分工,对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等8个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再次吹响了打好“十二五”节能减排攻坚战的进军号。全社会必须统一认识,下最大的决心,向环境污染和低效浪费宣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打好低碳发展的“持久战”和“十二五”最后的节能减排“攻坚战”。 (作者系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副所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