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6-21 第B06版:人口与就业
|
大 | |
中 | |
小 |
|
|
发展养老服务,每个社区都是养老之所 |
|
|
作者:
开彦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17 |
|
|
|
开彦
养老地产不应只成为富人的归宿,无论贫富“老有所居”才是真正的初衷。与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很多开发商错误地把物业管理方式带入养老社区管理上,如不精通,前期开发完毕后,后期可将其交给专业机构去管理。
解决90%老年人居住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形成“9073”社会养老服务格局,所谓“9073”,是指90%的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7%的老人享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按‘十二五’规划,目前民政部做的是解决3%的机构养老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福利院、养老院等,其主要帮助对象是社会上的孤寡老人。虽然看上去任务艰巨,但实质上3%的床位数并不能满足社会上这类人群的需求,按照国外的做法通常是5%~6%才基本可以平衡。我认为7%的社区居家养老,这部分应交给开发商来做,通过新建宜居、健康社区的方法,在老年设施、环境等方面下工夫。剩下的90%才是真正应该解决的老年人养老问题。” 在我看来,90%老年人居住的老小区,其适老化设施的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重要的问题是设计区片太多、太大,做示范“投资”从何而来。“除了硬件设施之外,还需要寻找专业上门服务的公司,老小区的改建做起来会十分困难,但如果我们转变思路、转变机制及运作模式,以解决90%人的居住问题,那么我们才真正可以说,我国老年人养老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把服务交给专业机构去做
可以说,养老社区后期服务能否持续,直接关系到该项目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我认为,养老社区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老年人整体生活的日常照料,也可以叫做家政服务;二是老年人精神及心理上的呵护。好多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心理上产生的问题较多,需要心理医生参与治疗;三是医疗康复及临终关怀。 有些开发商错误地将物业管理的模式带入到养老社区服务的做法,我觉得“开发商会盖房子,但是养老服务其未必擅长,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完成,可以把做不了的事情交给社会专业人士去管理,做成一个社会老年服务体系。” 我认为相关部门除了要为专业公司源源不断地提供专业化人才外,还要大力发展老年用品事业,包括轮椅、扶手、防滑器械、灯光、智能化产品等。另外,还可大力促进老年食品产业的发展,这样的服务系统很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GDP的增长。
价格机制有待转变
怎么能让老年人“住得起”养老社区这确实是问题。因为中国的老年人属于“未富先老”,很多老年人没有经济能力维持自己养老。曾经有开发商提出“以房养老”模式,但有很多人对此进行否定,说这种模式不适合中国,但如果是拿自己房子来解决养老问题的话,也不是不可尝试。比如老年人搬到新的小区,不需要太大的生活空间,可以用自己的房子“以大换小”,此外会员制体系及银行贷款方面变化都可以去考虑。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养老公寓收费较高,普通老年人无力承担并享受。但我认为现阶段,养老住宅只能从高端老人做起,得出经验后再逐步向中低档过渡,这是一种方法路线,最终还是为了解决90%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如果说一开始就从买不起的老年人做起,这个难度太大,而等服务做起来后,服务成本就会降低,服务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到时再向“中低端”普及。 (作者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建筑师、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