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9-23
2014-09-23 第A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阿里和李娜的相映成趣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293
编辑部时评

宋时飞

    阿里火了,李娜退了——同一天里,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挂牌交易,中国网坛“一姐”李娜宣布退役。看似无甚牵连的两件事,实则彼此相映。
    首先,阿里和李娜都体现出“中国印记”。
    无论是已成纽交所市值最大公司之一的阿里,还是曾代言多个世界顶级品牌的李娜,身上都有一个鲜明标记——中国。对阿里和李娜,国际投资者和国内外厂商重成绩,更重大势。论成绩,二者皆有可圈可点的硬实力,一个坐拥中国八成电子商务量,另一个两获大满贯并曾排名世界第二。然而,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大势,阿里和李娜的背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有这些作背书,不摘得资本和厂商的橄榄枝才怪。
    话又说回来,阿里和李娜能走到今天,既享受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也感受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的“倒逼力”。比如,阿里选择他乡上市,事出有因。阿里的合伙人制并不符合国内资本市场认同的“同股同权”规则,而美国资本市场则开辟了绿色通道,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又如,李娜“深度职业化”之后虽登上职业网球巅峰,但个中过程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甜蜜,国家培养机制与职业体育浪潮之间,还有太多问题等待解决。
    其次,阿里和李娜都点燃了“中国希望”。
    一定程度上讲,阿里的成功,证明了小微企业的有机整合能够在电商领域创造"草根神话";李娜的辉煌,见证了天赋并不出众的运动员也可写就"逆袭奇迹"。二者归并起来,给了后来者重要信心和启示--只要路径科学,方法得当,完全有可能在更多领域出现"阿里"和"李娜"。 
    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已经启幕,扶小助微的政策措施正纷至沓来。作为发展生力军、就业主渠道、创新活力源的小微企业,很有必要从阿里身上觅得启示,为自己更为国家赢得“大未来”。
    对那些敢于拿起球拍的孩子们,我们也应投之以赞许和鼓励。若干年后,今天的孩子若能出几个“李娜”,固然是好事,但出不了也没关系,要知道,一个运动项目要想长青,最重要的是社会土壤和人员基数。那些将来有机会成为职业选手的孩子们,会为举国体制与职业机制的互促共进带来新鲜动力。
    此外,阿里和李娜都彰显着“中国任务”。
    中国是全球最大发展中经济体,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克服不稳定性是长期发展要务。这样的现实国情,不可避免地映射到阿里和李娜身上。
    坦率地讲,此前阿里和李娜的“短板”,集中体现为有欠稳定——前者,表现为电商平台里商家和商品的良莠不齐,有时甚至泥沙俱下。这一点,阿里的竞争对手多有提及,想必阿里自己也不会全盘否认。后者,表现为曾在一些本该顺利拿下的比赛中发挥失常,有时甚至因脾气急躁而痛失好局。
    多年前,一位专家曾这样解读稳定发展:一是稳定,要协调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之间的关系;二是稳步,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减少震动颠簸;三是稳妥,出台重大政策措施时周密准备,把握时机,尽量避免失误。
    今天听起来,这话仍新意十足,不断提质增效,力争蹄疾步稳,应当成为“阿里们”、“李娜们”的长期主动诉求。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