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9-23
2014-09-23 第A04版:环球经济 大 | 中 | 小 

G20:中国的“戏份”越来越重

作者: 杨川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74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川梅

    G20机制的诞生与发展,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紧密相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机制诞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G20首脑峰会机制应运而生。今天,随着欧美经济复苏迹象的显现,全球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预期正在增强。
    后危机时代,G20的使命正在从危机预防向促进全球经济长期增长转变,G20也将从应对危机的临时性机制,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平台转变。
    当前,G20机制面临哪些挑战?G20该如何进一步向前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中国在G20机制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前不久,第二届G20智库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G20成员国智库代表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为即将于11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七次G20峰会建言献策。

推动与引领作用不应被削弱

    今年4月份召开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提出,到2019年,将G20整体GDP在现有预期轨道基础上至少提高2%。此次智库论坛上,与会成员普遍认为,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全球经济前景仍不乐观,要达到上述目标,困难重重。
    论坛发表的共同声明指出,国际金融危机6年来,G20机制为全球经济走出衰退阴影、重返增长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后5年,全球经济将进入迈向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期。然而,欧美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乍暖还寒,国际金融体系中仍存在诸多风险,强劲、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仍未确立。许多发达经济体依然存在高失业率和高债务率问题,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金融稳定性的担忧。这些都显示出,要想达成G20所设定的全球经济增长目标困难重重。目前,G20有责任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际商会研究基金会主任让·盖·卡里埃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G20在全球经济中显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新力量。G20目前的首要目标就是落实政策,以取得促进增长、推动参与、创造就业和建立全球经济弹性的实际成果。
    卡里埃强调,“后二战时代”是世界历史上全球化发展和共同繁荣最好的60年。在此期间,全球化促进了全世界的繁荣,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其他组成部分。而现在,发展形势要求G20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加关键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名誉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卡洛斯·马格里诺斯认为,全球经济现状是公共产品长期供应不足的结果,G20今后应专注于以更具战略性的方式处理若干问题。G20应加强在贸易、环境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融资合作,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出口和改善公众生活条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G20/G8谈判代表办事处主管安德里亚斯·沙尔认为,G20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有效回应。本次危机使国际合作和多边合作变得更为重要,未来全球要获得长期持续发展,G20各经济体还需注意包容性,这就需要各经济体加速结构性改革,设计出高效全面的经济发展战略。
    印度尼西亚信息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席乌玛尔·朱沃诺认为,新兴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仍然不足。未来,G20中的新兴经济体应当加强政策协调,增强他们在G20和金融稳定委员会论坛共同的声音,促使发达经济体在实施金融政策时,充分考虑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从临时性论坛转向常设国际机制

    G20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是论坛上嘉宾热议的话题。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表的中国首份G20智库报告,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报告认为,应进一步推动G20机制化,将其建成服务于全球实体经济的金融合作平台。
    报告认为,G20机制当前面临三大挑战:
    治理体系方面,IMF改革搁浅实际上使得G20承诺的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相关的大部分后续改革都无法进行,暴露出G20机制缺乏执行能力。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拖延或拒绝执行决议,就会导致G20无法正常运作。
    治理能力方面,G20仅限于对各国财政、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事务的协调,但却设定了难度极高的全面增长目标。G20缺乏国际统一的全面经济政策协同,并且没有一个综合财政、货币与产业在内的理论框架指导。
    在地缘政治方面。国际局势的发展使得G20机制夹杂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变量。目前乌克兰形势依然严峻,G7与俄罗斯之间的分歧也看不到迅速弥合的希望。这严重影响着G20成员之间的关系,使G20的存在结构相当脆弱。
    报告认为,G20在国际秩序中存在“身份困境”。G20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方面面临的挑战,源自于G20机制的“针对性”。目前,欧美经济显示出复苏迹象,G20所针对的金融危机议题不再紧迫,“针对性”机制面临尴尬。为此,报告建议,G20应在全球顶层设计的高度开展广泛合作,建立跨政府合作网络,使经济增长能够真正普惠,让全球共享发展成果。
    报告指出,G20到目前为止,仍较多体现出“临时性磋商机制”性质,而相对欠缺实体化、约束性、执行力。未来,各方应推动G20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临时性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从临时性论坛转向常设国际机制。

让全球分享中国发展成果

    报告强调,中国是延续G20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力量,并倡议中国承办2016年G20峰会。这一倡议也得到了与会各国智库学者的普遍赞同。他们普遍认为,这将有助于实现G20所提出的“到2019年将G20整体GDP在现有预期轨道基础上提高至少2%”的目标,并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和希望。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国的改革与经济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全球经济能够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
    2011年《G20集团戛纳峰会公报》明确指出,2015年后的G20主席国将由轮值地区选举产生,首先由亚洲小组开始,目前中国是最热门的候选。
    多伦多大学G20研究中心主任约翰·科顿表示,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使中国能够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在国际舞台上,长期以来,中国始终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进行灵活多样的合作,并共同致力于全球的发展、稳定,“中国在G20中的领导地位日渐提高”。
    作为日本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福本智之一直关注着中国目前的改革进程。他认为,中国如果能够顺利推进这一轮改革,对G20在经济政策上达成共识,以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在G20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上,尤其是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上提供引导,从而促进更多共识。今天,中国的改革会成为引领新一轮世界改革热潮的重要动力。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