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9-23
2014-09-23 第B04版:资讯 大 | 中 | 小 

历史渊源积底韵建制改革谋新篇

记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昨与今

作者: 叶慧吕 雅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927
    
    旧上海的江南河运
    清代祝桥老街张闻天故居
    张闻天
    早期的祝桥中大街
    区位优势
    祝桥镇海天湖公园全景
    纵观古今中外文明史,灿烂的文明都与水系有着不解之缘。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恒河岸边的古印度,皆是一方水系所孕育。以黄河为母亲的千百支水系,则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这方文明宝地,亦因水的滋润而愈益夺目。
    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中部的祝桥镇现有区域面积154.6平方公里,下辖祝桥、盐仓、东海、江镇、施湾五大社区、64个村(居)委,镇域常住人口25万。全镇区位优势突出,北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南距临港新城25公里,S1迎宾大道、G1501郊环、S32、地铁2号线、下盐公路、两港大道、新川南奉公路、规划中的浦东铁路贯穿其中,成为连通上海市区、空港和海港的交通大动脉。
    忆往昔抗倭名地,看今朝航空新城。如今,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祝桥借着自身区域优势的东风不断腾飞,一个崛起中的“祝桥新镇、航空新城”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抗倭名地:昔日“竹桥”成“祝桥”

    悠悠历史,婆娑千年岁月,为丰厚的祝桥文明增添了浓浓的色彩。生活在江南宝地的祝桥人依青山傍绿水,自古以来勤劳、纯朴、善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祝桥历史上明珠不断,熠熠生辉。
    祝桥镇地处东海之滨,日月交替,沧海桑田。距今约5亿多年的寒武纪前,祝桥地区是一片古陆地,被地质学家们称为“江南古陆”。这片江南古陆,大约从5800万年的新生代开始,随着地壳运动的不断下降,渐渐陷入大海之中,几千年来,随着长江、钱塘江夹带的泥沙冲积成长三角洲的沃土,祝桥才在唐宋以后再次成为陆地。自成陆以来,祝桥镇人民在这东海之滨广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披荆斩棘,努力使往昔斥卤之地,成为今日富饶之乡。
    祝桥镇的历史是上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缩影。据考证,祝桥地名的来源与上海抗倭斗争息息相关。祝桥镇人民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战天斗地,谱写了可歌可泣之乐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璀璨一页。
    祝桥人民有着十分光荣的抗倭历史。早在嘉靖年间,倭寇经常在我国江浙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据志书载,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六团人大学生乔镗为抗击倭寇骚扰,在浦东沿海(1~9团)地区的老护塘东侧,即现今的祝桥老镇和惠南一带,开挖御寇河,抵御和防击倭寇入侵。为方便当地乡民出行,乡民将竹子横亘河上,建了一座竹桥,竹桥地名也由此产生。明末清初,“竹桥”开始因谐音而渐称之“祝家桥”,又简称为“祝桥”,一直延用至今。
    因此,祝桥名字由来实则是因建御寇河而建造的便民之桥,也是便于抵御倭寇入侵骚扰之用。

革命之乡:祝桥先贤张闻天

    老一辈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张闻天,自小生长在祝桥,是中国共产党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的直系祖辈,就在五团八甲(今浦东新区祝桥镇东北的明星村)的南张家宅定居下来。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上海浦东海滨发生一场特大潮灾,把浦东外捍海塘冲成一片汪洋。居住在浦东盐场五团八甲南张家宅的张志亭,因子孙繁衍,又为躲避东海大海潮灾害,在六团的朱家店北首钦公塘内杨家宅买下了一幢二进深的绞圈房子,张志亭把他的二至五房子孙们迁来居住。张闻天的曾祖父张厚春,属先祖张志亭的第二房子孙。大约在1880年以后,张厚春和其堂兄又在北张家宅西侧选择土地,两家合建了一座江南特色的三合院新房。
    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就出生在这新建房屋的西边正房内,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期,青年张闻天同志怀着为国为民的崇高志向,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与家乡,走上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谱写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辉篇章。
    张闻天故居现位于祝桥镇施湾社区邓三村,是一座一正二厢房庭院。园前有青砖道路、菜园、绿化,屋后有小溪流水、竹林、桔树,园屋竹篱笆护臂环抱,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江南特色,总占地面积有7799平方米,建筑面积有2328平方米。
    除张闻天同志外,祝桥还有很多革命先辈前仆后继地推动革命事业发展。民国14年(1925年)夏,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下,祝桥地区以张大友、张小友为首的沿海佃农向普济堂发动了抗租斗争。民国18年(1929年),中国共产党员陈根生(现卫民村人)及其弟陈金达等人秘密召开渔民积极分子会议,发动了抗渔霸乔炳文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祝桥地区人民面对日本侵略军的烧杀掳掠,奋起抗击。祝桥连家宅人连柏生首先在民国26年(1937年)组建了二区区公所。次年,在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组建抗日武装。与此同时,八路军驻沪办事处通过林钧在祝桥地区的潘家泓一带组建边区民众自卫队第四大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连柏生、顾正钧、黄玉、卫民、陈金达、黄震等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祝桥地区人民也作出了重大牺牲,除被残杀的同胞外,祝桥镇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有40人之多。
    1950年,祝桥镇有130名优秀青年踊跃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其中有78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勋章。
    祝桥镇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更充分发挥。据统计,祝桥镇人民除了参与开挖惠新河、浦东运河、大治河等市、县级水利工程外,还开挖、疏浚镇级河道13条,总长29.09公里;修筑地下灌溉渠149.05公里,使祝桥镇这块土地稻谷飘香、瓜果满园、工厂林立、百业兴旺,成为美丽、富饶的家园。
    长久以来,祝桥镇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竭智尽力,振兴家乡,旧颜变新貌,古镇换新装。如今,祝桥镇秉承着优良的爱国传统,正一步步地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功绩。

改革先锋:建制变迁促和谐

    岁月流逝,物换星移。祝桥人伴随神州大地历经千百年沧桑,依然繁衍生息。今天,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沪苏大地,春潮涌动。建设“祝桥新镇、航空新城”的号角响彻山山水水。蓝图已绘就,时代有新人。
    祝桥镇西部成陆年代当在1000年以上,而东部则有一二百年。宋乾道八年(1172年),祝桥地区隶属嘉兴府华亭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朝廷划松江府华亭县东北境长人乡等五乡建上海县,祝桥地区隶属松江府上海县。
    明隆庆二年(1568年),松江府佥事郑元韶清丈土地,分团编甲,造业户鱼鳞册,今祝桥地区始有五团之名。是时,南汇地区属松江府上海县长人乡。当时的祝桥境域位于长人乡东外侧,辟作盐场,隶于下沙盐场。仅有团灶机构而无行政建置。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划出上海县长人乡和下沙盐场9个团建立南汇县,五团(祝桥地区)属江苏省松江府南汇县。清宣统年间,清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清宣统三年(1911年),五团乡自治公所正式成立,隶属于南汇县。
    民国16年(1927年),南汇县实行闾、邻制。原五团乡划分为1个镇、15个乡。乡、镇以下设闾,闾以下为邻。民国23年(1934年),南汇县合并区治,划各乡、镇为8个区,同时,废闾邻制,设保甲制。原五团乡境域隶属于南汇县第二区。
    抗日战争时期,祝桥地区先后隶属伪上海市南汇县、伪上海特别市南汇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国35年(1946年)2月,南汇县重新划并乡镇,祝桥镇属江苏省南汇县第二区管辖。民国36年(1947年)春,南汇县裁区并乡,恢复五团乡建制。
    1949年5月14日,五团乡(祝桥地区)解放。解放初,祝桥镇先后属南汇县第一乡镇联合办事处、祝桥区、祝桥乡管辖。1958年9月,建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6月,建立祝桥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政社分设,建立祝桥乡,其下属的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1994年9月,撤乡建镇。
    以后行政区屡有变动。2003年5月,在区划调整中,原祝桥镇、盐仓镇、东海镇撤并,建立新的祝桥镇。2006年,原朝阳农场划归祝桥镇管辖区域。2011年是祝桥历史上另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年浦东国际机场周边施湾、江镇区域整体划入祝桥镇,镇区域总面积154.6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区域面积较大的大市镇。
    当前,由原祝桥、盐仓、东海、施湾、江镇、朝阳农场撤并而成的新祝桥镇,集聚了航空港、自贸区、大飞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产业功能、城市服务功能,是多个功能要素的组合体。目前,新祝桥镇正在立足打造成为繁荣、宜居、幸福、和谐的现代化航空新城,朝着成为浦东地区最具吸纳力、辐射力、影响力城市副中心的目标迈步前进。

创新转型:科学发展谋新篇

    “十二五”期间,祝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实现“一年求突破、二年树特色、五年争一流”,着力把祝桥打造成为繁荣、宜居、幸福、和谐的现代化“祝桥新镇、航空新城”。到“十二五”期末,使祝桥镇成为浦东地区最具吸纳力、辐射力、影响力的城市副中心。
    当前,祝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举好一面旗,走好两条路,打好三张牌,做好四篇文章,凸显五条主线”。
    举好一面旗。高举依托航空港和商飞发展的大旗,坚定不移地加快临空产业区和航空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繁荣、宜居、幸福、和谐的现代化“祝桥新镇、航空新城”。
    走好两条路。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持走好“发展之路”,把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走好“转变之路”,把结构调整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好三张牌。坚持打好机场牌、商飞牌、自贸区牌。
    做好四篇文章。要依托浦东航空港和自贸区,全力推动以空港工业区、仓储物流园区为载体的临空产业区建设;要依托商飞总装基地,全力推动商飞配套产业区建设;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全力推动航空新城区的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凸显五条主线。凸显经济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新城建设是发展的形象线,社会建设是发展的稳定线,新农村建设是发展的基础线,党的建设是发展的保证线。

承前启后:新镇新城新未来

    顺应时代形势,因地制宜发展,“祝桥新镇、航空新城”正积极迎接新未来。
    祝桥镇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绝无仅有的区位优势,东接浦东国际机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空港综合保税区),南拥商飞总装基地,西临迪斯尼乐园和上海东站,北靠“虹桥—浦东”空港发展黄金轴,雄踞上海外高桥港、浦东空港、洋山深水港“三港三区”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腹地和中国大飞机产业的基地。定位明确,规划清晰,因地制宜,如今的祝桥百业兴旺,美丽富饶,正朝着繁荣、宜居、幸福、和谐的现代化“祝桥新镇、航空新城”目标一步步迈进,也正在完成对自身城市规划总体定位——上海国际大都市东翼城市副中心的承诺。
    随着祝桥新镇、航空新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关注这个小镇。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却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穿过岁月的层层大幕,她披戴着历史的荣光从晨曦中渐渐苏醒。当美好的轮廓在温柔的阳光中慢慢显现,除却沧桑厚重的历史底蕴所散发的古韵,她又摇身一变,悄然添上新装。如今的祝桥具有着多重的身份,她是中国商飞基地的摇篮,她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前沿和中心腹地,她是上海乃至中国联结世界的门户,她更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在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引和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祝桥镇在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方面已然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十二五”建设中已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祝桥新镇、航空新城”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披戴着历史荣光,发展中再创辉煌。历史上的祝桥是光荣的抗倭之城,今日的祝桥是科学发展的腾飞之城,明日的祝桥将会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全世界的发展名城。(文/叶慧吕 雅楠)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