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9-25 第B02版:产业·科技
|
大 | |
中 | |
小 |
|
|
阿里,并非只能在中国绽放 |
|
|
作者:
卫人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49 |
|
|
|
卫人
投资者望眼欲穿的阿里IPO上周终于在华尔街成功上市,因为众所周知的诸多非议,阿里在美上市可谓曲折坎坷。 在连篇累牍的关于阿里上市的新闻和评论中,马云在9月6日写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在信中称阿里“不是一家拓展技术边界的科技公司,而是一家通过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拓展商业边界的企业”。他认为阿里“不是靠某几项技术创新,或几个神奇创始人造就的公司,而是一个由成千上万相信未来,相信互联网能让商业社会更公平、更开放、更透明、更应该自由分享的参与者们,共同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热情建立起来的一个生态系统。” 的确,尽管在资本市场人们将阿里归类为科技类甚至是高科技公司,但其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色彩并不浓厚。当然,有人认为阿里背后的云计算科技、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物流仓储管理科学、金融系统科学等任何一个模块拿出来做科学研究课题都是世界性的,但这仍然难以打消笔者心中的疑问:阿里真的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吗? 笔者曾目睹过马云的风采,那是多年前马云在一次IT行业的会议上推销自己的支付宝。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支付宝最终成就了阿里今天的辉煌。在人们的心目中,世界级的科技类公司应该是微软、谷歌、IBM、英特尔等这样的跨国巨擘,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是高科技公司吗?或者说阿里所代表的电子商务是科技公司吗?多年来笔者一直感到犹疑困惑。 事实上,困惑的并非只是笔者,在许多人看来,拥有一定技术的阿里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短板。作为一家如此大体量的科技公司,阿里靠模式不靠技术是绝无仅有的,同级别的科技豪门如苹果、谷歌、微软等,无一不是靠技术创新成就霸业的。众所周知,高技术有着高门槛,专利保护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回报;而阿里所赖以为生的商业模式却非常容易复制,其成功靠的是用户对阿里生态圈的忠诚。当然,这种基于消费者个体忠诚的商业增长很难称得上稳固,最典型的就是掀起互联网金融大潮的余额宝,在年化收益率从7%跌到4%后,旋即停滞不前了。 在美国IPO上市后,完全以中国为成长土壤的阿里势必会愈来愈国际化。虽然马云曾说ebay是海里的鲨鱼,而阿里是长江里的扬子鳄,但在阿里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后,阿里能否继续坚持开发亚洲和非洲市场的目标呢?它能够和美国本土的电商继续相安无事吗?事实上,对于未来可能无法回避的竞争,阿里和亚马逊的态度完全一致,即期待竞争到来。仅以商业模式见长的阿里,届时又该如何赢得美国本土消费者的忠诚呢? 当然,至少到目前为止,阿里是成功的。坦率地说,阿里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的市场,得益于依靠众多科技类公司的先进技术所推动的互联网时代,而阿里所做的,则是在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纵横捭阖,营造自己的生态系统。可以说,因为中国,阿里才如此成功;因为互联网时代,阿里才能在互联网经济中如鱼得水。而阿里在美上市所演绎的传奇,则是因为资本市场认可的是阿里的体量和市场地位,特别是其背后潜力巨大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 有人说,“上市的阿里巴巴确实是一门成熟的生意,而不再是科技了”。问题是,在达到全球轰动的成功巅峰后,阿里赖以为生的电商模式能否继续有其源源不断的动力呢?的确,阿里用骄人的业绩已经证明了自己,但在走向世界后,它必须要努力证明自己真的是一家世界级的伟大企业,而非只能在中国的土壤上才能绽放的奇葩。
图片说明
阿里巴巴的规模与赚钱模式
阿里巴巴IPO之后,员工们也将因此受益。根据阿里巴巴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1999年创立以来,阿里已经以股票期权和其他股权奖励的形式,向现任和前任员工总计发放了26.7%的股份。根据开盘价计算,阿里员工将分享约636.35亿美元的巨额财富。CFP/供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