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11-01
2014-11-01 第A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万事俱备,只待“南水”

作者: 曲一歌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54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曲一歌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郭公庄水厂从9月26日至9月30日经过联合调试、试水运行,目前已经具备了通水条件,静候“南水”水源的到来。
    在郭公庄水厂建设工地,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子不高,头戴安全帽的忙碌身影,他就是郭公庄水厂建设办公室工程部部长张周强。
    “各方抓紧,咱们开个短会……”,这几乎成了张周强的口头禅。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郭公庄水厂采访期间得知,在工程建设期间,张周强不是在施工现场,就是在会议室。为了迎接“南水”,加班加点成为他和同事们工作的常态。当记者问及如此高强度工作是否与照顾家庭难“两全”时,张周强憨憨地笑了笑:“只要能顺利通水,保证水质,让广大市民满意,我们的付出就值了。”
    采访水厂过程中,每走到一处张周强都耐心细致地介绍,说得最多的就是“等到南来之水到这”,言语之间流露出对“南水”的期盼。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容量急剧增加等原因使北京水资源紧缺局面更加严峻,“南水”进京将有效缓解这一局面。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通水后,每年可向北京市调水10.5亿立方米。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部长梁丽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通水后郭公庄水厂处理原水量将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日供水能力最终将达到50万立方米,使城区总日供水能力从322万立方米增加到372万立方米。这将大大缓解北京中心城区特别是城南地区供水需求压力,为首都发展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了解到,正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郭公庄水厂才得以“应运而生”。
    对此,梁丽表示:“之前北京东、西、北三个方位都有大型水厂,唯独南边没有。但是现在南城发展很快,加大了供水需求。郭公庄水厂主要水源是‘南水’——丹江口水库的水,也可以说郭公庄水厂就是为了迎接‘南水’而建的。”
    “南水”进京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梁丽指着规划图对记者说,由于郭公庄水厂处在北京南城地区,通水后,对减轻整个城市的供水压力和促进南城发展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北京来说,缺水问题可谓“年年有压力,从来没减压”。北京市南水北调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北京用水压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北京乃至京津冀这一全国最缺水的地区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宣传和引导,提升社会对水资源重要性、保水必要性的认知度,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全民节水爱水的局面。
    除此之外,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已经确立了“多调水、多存蓄”的工作原则,规划到2030年前,构建多元化外调水保障体系,实现外部调水有通道、水源储备有空间、水系河网有连通、供水安全有保障。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