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11-01
2014-11-01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四季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定向调控、深化改革效应逐步显现

全年经济实现预期增速无悬念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849
编者按

    围绕今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中国经济走势,我们摘编一组新华网的近期报道。
    专家、机构的分析,涉及增长动力转换、就业形势、出口情况、经济下行压力与增长潜力并存、房地产投资等话题。专家认为,预计全年经济将处于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虽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期待这一组分析对读者展望全年经济有所帮助。

四季度GDP增速应有所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10月21日表示,从今年的经济增长态势来看,第三季度7.3%的GDP增速应是今年的低点。第四季度,随着铁路投资、货币的宽松、房地产政策的适当调整,我国经济增长应有所回升。
    巴曙松在此间举办的“浦发银行卓信财富论坛”上分析称,今年的中国经济关键词之一就是“新常态”。巴曙松认为,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枢在下移。“表面上是增长速度的调整,实际上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

四季度雇主招聘意愿增强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显示,80.3%的受访企业雇主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比2013年同期招聘更多的雇员。
    报告指出,四季度正处于校园招聘的高峰期,雇主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需求较为集中。调查显示,计划增加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招聘和增加职业学校毕业生招聘的雇主分别为41.9%和31.3%。
    调查同时显示,四季度雇主对成熟人才的需求更大,超过七成的雇主计划招聘工作经历在两年内的年轻员工,对成熟人才的招聘需求比三季度的调查结果增加了10个百分点,对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专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分别增加4.2和3.1个百分点。

全年出口将继续稳定增长

    10月24日,国新办举行宏观经济形势吹风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围绕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对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可以说,向新常态过渡的进程总体平稳。”余斌认为,随着定向调控、深化改革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全年经济将处于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
    此外,余斌提到,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从全年走势看,将维持在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他强调,我国贸易出口高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主要原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世界经济增长与过去相比明显回落,造成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有所下降,二是中国传统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退,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大转折背景下增速放缓是必然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10月21日在“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现在看起来,我们全年增长速度可能达不到7.5%。
    向松祚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大转折”的背景下,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回归常态的必然趋势,中国经济正在面临5个方面的转变:从速度转向质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盘活,从资本积累转向资本和财富的管理,从国内资本的配置转向全球资本的配置,从单一金融模式转向多元金融模式。
    他表示,在转折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5个“坏消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年增长速度可能达不到7.5%;即使搞大规模刺激等宏观政策,效果也将非常有限,不能再走老路;中国制造业、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投资增速放缓;不良贷款、民间金融违约等金融风险凸显;全球经济的复苏脆弱。
    虽然下行压力较大,但向松祚也表示,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资本正在快速地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这是资源的最优配置;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传统行业,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海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中国现在已经开始成为全球资本的主要输出国之一;中国股市总体估值处于洼地,正在加速、加紧落实三中全会关于股市改革的重大决定,颇具前景。

四季度房地产投资有望转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10月22日说,第四季度整体经济将趋于平稳,全年7.5%左右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完成。
    张立群当日做客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房地产的调整和转型,对整体投资增长影响较大。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有望在第四季度逐步由落转稳,结合消费的平稳增长和出口的改善,第四季度整体经济走向平稳,不会再继续回落,全年7.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完成的。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