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11-13 第A03版:价格
|
大 | |
中 | |
小 |
|
|
亚太一体化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 |
|
|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17 |
|
|
|
上接A1版
蒋选说:“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率先倡议和率先投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诚意,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合作。中国投入400亿美元有助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并且有助于带动各个国家的积极性。”
中国资本保驾护航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指出,流出中国的投资很可能最早于今年就超过流入中国的投资,随着中资企业不断走向海外,中国逾20年的投资净流入将画上句号。联合国贸发会议称,中国的FDI流出(即中国本土企业对海外资产的投资)在2013年首次达到1000亿美元,这预示着一种酝酿中的大趋势。 10月24日,由中国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宣布,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 在11月1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14全球年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明确表示,未来两年,中国对外投资额将超过利用外资额,逐渐进入资本输出时代。 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不是将中国的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而是完成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继续走好“贸易顺差+资本净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华中炜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具有资本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的中国,将从中受益。中国的基建产业链企业,将会实质性受益于中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需求高增长。他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专业金融机构为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互联互通促中国企业走出去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中表示,当今亚太地区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是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但与此同时,亚太地区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面对当前亚太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表示,亚太地区要在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的同时,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区域合作架构;精心勾画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通过硬件、软件以及人员往来的互联互通,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可喜的是,上述两项重要议题均在已结束的APEC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下一步将提交领导人会议批准。外交部部长王毅、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11月8日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透露,本次APEC部长级会议已经通过《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和《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等多项倡议。“这是一次成功的部长会,实现了预期目标。”王毅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表示,当前中国的贸易投资已经较大程度地嵌入APEC各个经济体,APEC各成员方已形成共识,就是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提高APEC各成员方贸易投资的效率和便利化,将会惠及各成员方的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这些贸易投资合作能在互联互通机制、亚太自贸区的框架下进行,将大大提高有效性和便捷度。这不仅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利,对各经济体的企业“走出去”同样重要。 郑超愚进一步解释说,中国传统企业将来若能利用互联互通机制、亚太自贸区平台等拓展海外市场,将对中国企业的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原料进口等多个领域提供便利条件,减少企业在贸易投资环节中因自贸区林立而产生的额外交易成本。 (本系列报道刊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