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11-13 第B08版:政策与项目
|
大 | |
中 | |
小 |
|
|
提升基层央行内审的增加价值 |
|
|
作者:
刘伟正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34 |
|
|
|
刘伟正
目前,地方已经可以自主发债,由于政府发债多用于基础性建设等社会公益性项目,大都是非盈利项目,而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偿付要求最高。作为监督管理地方金融的基层央行,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审计等工作,尽量避免出现政府违约风险。而在加强外部风险监督的同时,基层央行的内部审计也非常重要,因为后者可以保证和促进前者工作的进行。 近年来,随着中央银行职能的加强,内部审计作为央行内部一种制度性的监督制约机制。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基层央行仍普遍存在“重审计、轻利用”的现象,削弱了审计成果的效能。因此,如何注重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提升基层央行内审的增加价值,已成为内审工作一项急需解决的课题,也是内审转型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对此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提升审计成果价值。 应提升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具体措施建议包括,内审部门应加大对内审干部的培训力度,鼓励内审干部积极参加CIA认证考试等,以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明确职能定位,实现审计工作转型。 目前,基层央行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也仍然是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更多注重查错补漏的合规性审计,很少融入被审计部门的经营管理中。 笔者认为,未来内部审计应当围绕风险防范这个重点,逐步从合规性审计为主,向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性审计为主转变;应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逐步从事后监督向事中控制和事前防范过渡,由对结果的监督转向对过程的监督,变事后检查为事前预防,促进内部审计成果向管理成果转化,帮助改善内控和风险管理,从制度上、机制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基层央行依法、有效履行职能。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首先,应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具体包括:一方面,应建立与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例会制度,有效运用审计资源,做到部门间相互支持、协作,将审计结果纳入日常管理范围中,防范员工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会计、国库等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利用跟踪问效机制等方式,增强被审计部门对内审结论及整改意见的重视程度,避免出现屡查屡犯现象。 其次,应建立辖区审计信息库。把辖区内的审计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利用网络平台、年度联系会议等方式,共享审计信息库资源,做到基层央行间的横向沟通,同时上级行应对具有普遍性、共性的深层次问题,以文件、简报等形式予以通报。 ——扩大内审成果披露范围,拓展审计成果运用渠道。 笔者认为,对审计结论与意见、审计报告、整改报告,在向审计对象、行领导、内审部门及办公室披露的同时,还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本级全体员工及社会披露。披露不光是以行政公文的形式,而且只要不涉密就可以审计公告的形式对外披露,以行务公开栏、内部信息网站、内部电子刊物、行长办公会等向对象披露,这样可以促进依法行政的公开透明,同时调动群众监督的力量,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能动作用,使审计成果利用效果达到最大化。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具体建议包括:一是应修订现行内审工作制度或出台审计成果运用专项规定,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使审计成果运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应建立内审成果运用的激励机制,如可在年度考核工作中,将内审部门纳入考核范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中心支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