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1-06 第B01版:发展
|
大 | |
中 | |
小 |
|
|
京津冀:差异化定位,协同性发展 |
访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 |
|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232 |
|  | | |  | | 专家简介:赵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总部经济理论”的国内首创者,其理论已经被全国20多个城市写入“十一五”、“十二五”规划。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会上提出,2015年需要继续加快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何选定这三个领域进行率先突破?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差异化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探讨以上问题。
三大领域引领从“点”到“面”的转变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提出加快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请问为何以上三个领域能够率先破局? 赵弘: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不能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疏解企业和城市功能,而应该更多地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主体做出选择,其前提正是具备人口和功能疏解的交通条件。 目前,北京和周边城市缺乏高效廉价大容量的市郊铁路,在交通一体化的过程中要把轨道、市郊铁路、城际铁路作为重中之重,不应该平行着力于一般的公路交通,从而形成一个以市郊铁路、城际铁路为主的轨道上的京津冀,以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做重要补充,构成立体化的交通体系。 生态一体化核心在于,无论是北京的大城市病,还是京津冀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因素,都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即雾霾现象严重。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比较脆弱,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福祉的突出问题。抓住生态一体化,不仅迎合了社会的广泛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且能够形成三地的“最大公约数”和利益共同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进行。 产业转移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涵,而且产业发展对于生态有重大影响,例如可以通过调节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的空间结构调整,来解决生态问题。将以上三点作为突破口正是抓住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过去我国发展以“点”为主,表现为各种经济区和开发区遍地开花,导致区域间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而现在则以“面”为主,无论是京津冀,还是长江经济带等,都是更加注重不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请问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 赵弘:京津冀发展本质是一个联动的问题,无论是交通、生态还是产业,都很难在一个区域内独立完成,而且涉及到首都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和首都功能的重新配置,涉及到区域之间的配合与联动。即便是北京核心功能的提升,也不是北京独自能够完成的,例如科技创新功能,需要北京做好研发设计的创新源头,津冀等地做好接收、转化等工作,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区域之间的要素禀赋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过去的优势条件,现在变成了优势和挑战并存,例如过去北京的人才资源很有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其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特别是一般性的加工生产成本已经很高了,加上北京的城市定位很难满足加工生产的功能要求,因此目前优势和挑战并列在一起。如果没有区域之间的重新分工和功能的再合作、再配置,单一区域独自完成一项功能也很难实现,因此需要区域联动,即所谓的从“点”到“面”转变的发展模式。
差异化定位:三地齐心协力共做大蛋糕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北京市的通州区被定位为北京市副中心,不久前环球主题公园落户通州,这是全球第六座环球影城,将会带动通州的文化旅游与交通聚合,请问作为首都的北京,在京津冀的新框架内有怎样的新定位? 赵弘:北京的新定位是在考虑功能配置的时候,视野上更加开阔,不再以北京行政版图,而是以整个京津冀为范围,更多地引入区域经济、区域发展和区域协调的理念,而非单一行政区域内的发展,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打破行政区域内自身发展的惯性,这是一个重大的调整。 例如通州区的发展要面向北三县(指的是河北省廊坊市下辖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在北京的东部成为新的增长极,一方面疏解北京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也带动北三县的发展,这是一个更宏观的视角。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天津市的武清区,地处京津要塞,距北京城区23分钟的高铁距离,其标志性建筑群为佛罗伦萨小镇,已经成为其名片,吸引了大量京津地区消费者,请问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如何凸显自己的优势? 赵弘:天津的优势在于区位和资源,区位优势是指天津位于北京和东北之间,而且拥有北方第一大的天津港,资源优势则是指经过多年发展,天津形成了较为综合完备的城市格局,制造业基础尤其雄厚,这两大优势结合是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定位的重要因素。 天津的滨海新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本也相对低廉,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强的承载能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河北的涿州市,据天安门广场62公里,目前主要在对接北京的医疗资源,例如涿州中医院在与东直门医院合作前全年仅有十几万元收入,而合作后流水收入达1 亿多元,请问河北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推进公共资源均等化? 赵弘:相比较于京津,河北尤其需要注意差异化定位和重点推进,因为河北地域面积大,行政区域多,众多主体合作意愿都很强烈,因此在对接过程中,需要有顶层设计来调动各地的积极性,同时避免发展无序化。对接的原则应该遵循城市群的演变规律,具备条件的先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逐步创造条件。 国家要给河北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特别是公共服务方面,河北和北京的落差较大,例如高考一本录取率河北只有9%左右,北京和天津都达到了24%,差距超过了一倍。这种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非降低京津的公共服务水平,而是快速提高河北的公共服务水平,为京津创造疏解部分城市功能的条件,同时遏制周边贫困带导致的人口向北京过度集聚的趋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定位的差别,北京通州定位在全国,天津武清定位在京津,而河北涿州则主要服务于周边县市,请问这种差异化的定位对于三地以及全国发展而言有怎样的影响? 赵弘:差异化定位能突出特色,体现优势,实际上也是一种共赢的理念,其过程类似于“做蛋糕”,三地是齐心协力做蛋糕,而非简单的分蛋糕关系。因此围绕着首都的核心创新能力,以及人才信息技术密集的优势,同时利用天津的制造业和港口基础,河北的广阔空间等优势,将首都的创新功能放大,担负国家责任,打造第三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是实施国 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行动。
发挥两个积极性成就世界城市群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京津冀一体化在国内显然是国家级战略,而其在全球的定位,有观点称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请问您认为目前京津冀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怎样的差距? 赵弘: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同时有一定的规模和体量,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而京津冀的差距在于缺乏强大的创新能力,难以引领国际创新潮流,或者引领商业创新潮流等,目前来看,京津冀地区有很好的基础,现在面临着资源整合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而且整个地区的产业基础还不够雄厚,特别是民营经济不够发达,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观念较为落后,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这些都是未来必须改变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世界大都市圈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规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例如纽约都市圈开放型经济的建立,日本东京每十年修订一次城市规划,法国则从1932年起就立法规划巴黎大区的发展等,请问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如何协调好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 赵弘: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需要同时调动政府和市场的两个积极性,以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为基础,发挥政府在规划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在法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使得资源更加集聚,同时克服单纯依靠市场的失灵所带来的缺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