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1-20 第A04版:环球经济
|
大 | |
中 | |
小 |
|
|
生产要素:新常态下向人才要红利 |
|
|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346 |
|
|
|
转文
上接A1版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比较依赖劳动人口富足、劳动力成本低廉,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消失。 高博轩表示,“到2030年,我国人口红利可能完全消失。而受其他因素影响,还有可能提前到来。” 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消失将如何影响我国经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其一,与一些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下降。尤其是在低端产业领域,要面临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其二,随着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加剧,“人口养老比”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养老负担将加重。其三,在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口快速减少的情况下,投资与消费的活力、科技进步的能力都会受影响。 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给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乔晓春表示,人口问题惯性大,人口结构短期内不可能回调,如果不能尽快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人口红利消褪带来的问题将会愈发凸显,这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人口结构变化创造新机遇
近些年,劳动力成本虽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工资只有日本的14.6%、德国的10.5%、韩国的20.4%和巴西的43.3%。 “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近几年持续上升,但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未来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趋势仍将继续,但这未必是坏事。”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室主任张丽宾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专家指出,人口结构变化对于分析一国经济发展趋势有一定启发意义。但是,如果过分强调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或过分强调其对未来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也容易形成“人口决定论”的错误认识。 “人口红利消失不消失,或者什么时候消失,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张丽宾认为,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的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人口红利就会逐渐消失。反之,人口红利就不会消失。 张丽宾认为,我国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应该勇于放弃对低成本的过度依赖,去追求更合理的性价比。 对于我国逐渐丧失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张丽宾更看到的是积极作用。“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张丽宾表示,要素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利用这个机会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资金和土地使用效率、提升管理和技术手段来提高产出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成本转化的机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乔晓春也同样认为,传统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弱和消失,但并不必然会对未来发展带来决定性的不利影响。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新的人口红利”,可能孕育出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高端产业需要的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当前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也符合目前人口结构的变化,即劳动人口减少但素质提高。”乔晓春表示,“当以劳动力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以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为动力的发展模式,进而转变为更加依赖人才、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模式时,‘消失的人口红利’将被‘人力资本红利’所取代。只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红利’的作用,以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实现。”
政府企业个人都需积极作为
面对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的新常态,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都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积极作为。 张丽宾认为,从长期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企业发展空间必定受限,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型升级。“各地应积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加大对传统行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从而克服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竞争力下降,并扩大盈利空间。” 乔晓春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而言意味着负担更重。“要让企业更有竞争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该进一步减少企业负担。例如,在养老保险支付方面,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目前支付构成比例是企业占20%、个人占8%,而国家没有。从理论上讲,基础养老保险应该由国家承担,要从制度设计上进行调整,从而减轻企业负担。” “政府还应该加快人才培养,实现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乔晓春建议,由于产业转型升级与专业技术人员密不可分,因此,政府应增加公共投入,降低家庭和个人在教育和培训上的支出比重。同时,应当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合新的产业模式的人才。 “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塑造新的竞争力。”高博轩表示,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后,企业人力成本上涨,沿海代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亟待转型升级,通过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他建议,企业应从改善技术,增加科研投入,提高公司运营和管理效率入手,逐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机械化、自动化来减少单位产品中劳动力的耗费,减少由于劳动力成本提升带来的影响。 张丽宾认为,面对供给减少、成本上升等问题,企业还要珍惜和利用好人力资源。“企业应在增加薪酬、进行激励的同时,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培训时间、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强员工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动,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性。” “而从个人角度来说,劳动者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专业性人才,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张丽宾表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