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1-20
2015-01-20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胡晓义:目前财政完全有能力 安排好养老金并轨改革

作者: 蔡若愚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65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蔡若愚

    上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方案最终落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参照企业职工的方式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然而,由于缺乏基金积累,坊间普遍担忧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资金窘境。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昨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资金压力并没有想象中大,不会出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
    据悉,现在实施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逐渐从国有企业扩展到其他所有制企业以及一些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截至去年年底,已覆盖3.4亿人左右,积累资金达到3万多亿元。相比之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改革刚刚发布,缴费刚开始数月,在基金积累上确实大大落后于前者。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现有职工3000多万人,退休人员1500多万人。改革后,既要为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筹资,又要保证已经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资金的需求量看起来确实很大。
    尽管如此,胡晓义指出,通过多年改革已摸索出一条可行路径:把集中的问题分散化处理,用时间的推移来逐步解决。简单来说,既要筹措那么多人的养老保险基金,又要筹措单位缴费、个人缴费,两块如果同时进行,负担很重,但实际上现有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的代际赡养模式。“工作的一代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所以不完全是看上去的那样,同时在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胡晓义说,“就现实的财政能力而言,完全可以安排好现在的在职职工缴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
    同时,考虑到社会上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是否会因不足而“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决定》第六条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基金单独建账,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混用。
    但胡晓义也坦言,随着老龄化加剧,将来的负担会加重,因此也需做好长期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据其透露,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已列入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总体方案中,目前已研究得较为成熟,有可能尽早提出一个具体方案供中央决策。
    制度的“变”是全社会关注的一方面,“不变”则是当事人关注的另一方面。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改革后待遇水平会否下降,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对此,胡晓义直言,政策考虑的基点是“就高不就低”,因此除了个别特殊情况,绝大多数人的待遇水平会有所增加,至少不是降低。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与养老金制度改革同时推进的还有工资制度的完善。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已经下发事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三者待遇调整的三份实施方案,下一步将按此进行工资或退休金的调整。
    当然,养老保险只是社会保险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与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相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上述多项保险中仍然存在“不缴费即享待遇”或者“缴同样费用享更高待遇”的情况。因此,此次推进的养老制度并轨是万里长征中的关键一步,但却不是结束。胡晓义在回答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除了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在制度上已无障碍,其他方面正在继续推进过程中。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