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2-03
2015-02-03 第A02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南水进京:用得充分喝着放心

作者: 曲一歌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228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曲一歌

    2014年12月27日,“南来之水”正式走进北京市民生活。
    作为“南水”进京的“第一接手人”——自来水厂,在整个供水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南水”进京后,取水量如何分配?水质如何保障?使用“南水”的市民感受如何?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北京市自来水集团。

尽可能多用“南水”

    “南水”进京初期,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所属6个水厂的日取水量为70万立方米,从1月12日起,增加到80万立方米。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获悉,截至2015年1月19日,该集团所属的郭公庄水厂、第三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门头沟城子水厂和长辛店水厂6个水厂,共接纳“南水”1800万立方米。
    水量逐步增加,水质如何保证?经检测,各水厂生产的自来水全部符合国家106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稳定。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了解到,“南水”正式进京以来,集团供水调度、制水工艺、水质监测、管网运行平稳,水质安全。
    同时,为尽可能多使用南水北调水源,从1月12日起,第九水厂日增加取用“南水”10万立方米,“南水”与本地水源按1的配水比例供水,其余水厂接纳“南水”水量保持不变。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将根据用水需求、水厂运行、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等情况,适时增加“南水”取水量,预计到2015年5月底,夏季供水高峰前,每日取用“南水”水量将达170余万立方米。

全过程确保水质

    “南水”一路走来,每个环节的水质保障都至关重要。如何在“南水”进京后及时掌控供水管网终端水质,让广大市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
    对此,梁丽表示,“南水”进京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坚持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水质监控体系,集团在供水管网终端增设159个水质检测点。截至1月19日,24天共检测管网水质7600余次,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此外,新增设的管网终端水质检测点,还可对自来水硬度——市民非常关注的“水碱”指标进行检测。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过去北京南城部分地区,如大红门、建欣苑一带,使用的是本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水,自来水硬度在350~380毫克/升,“水碱”现象较为明显。“南水”进京后,由以“南水”为水源的郭公庄水厂供水。经检测,郭公庄供水区域内,自来水硬度约为120~130毫克/升。不少郭公庄水厂供应区域内的用户反映“水碱”明显减少。
    新增设的供水管网终端水质检测点,覆盖3500多个居民小区,每个检测点每天检测两次水质,分别为5~6时、16~17时。之所以选择在这两个时段进行检测,是因为用水量小,供水管道中水流速度较慢,管道内壁经过整晚浸泡,如果此时浊度指标仍符合国家标准,则表明管网运行平稳,水质安全可靠。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