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2-17 第B01版:发展
|
大 | |
中 | |
小 |
|
|
创新驱动国家竞争优势 |
|
|
作者:
吕昱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83 |
|
|
|
上周重大财经新闻评述
【外贸稳增长企盼新优势】海关总署新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进口、出口总值双降。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 【我国服务业呈现新业态新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创意设计、远程诊断、系统流程服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改革委:打好投资组合拳促进投资平稳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称,2014年,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力打好投资组合拳,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为稳定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从结构看,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余额占比明显下降,二是直接融资快速发展,融资结构明显优化,三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不断扩大。 评说: 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连续4个月下滑,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或仍面临下行压力。外需不振当然是主因;此外,多国央行奉行货币宽松政策,竞争性货币贬值,也给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带来不小冲击。 而从我国自身来看,粗放式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为继的形势愈显严峻。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通过输出价廉物美的中低端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份额。而眼下当务之急是在着眼于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大力提升外贸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积极扶持新业态、新商贸模式发展,努力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立者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当然,创新发展,不只是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包括着经营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业态的构建和快速发展。 应该看到,当前在我国很多新的业态正涌现出来,不断颠覆传统产业。基于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细分的业态,包括服务外包、服务配套、配件研发、配送物流等,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化和大数据推动涌现的新业态,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中介服务平台。 波特提出,国家之间的竞争所推动的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现在,粗放的、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发展正过渡到集约的、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这也是当前“经济新常态”具体的一种体现。 创新驱动虽然是为化解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难以为继的僵局而发展出来的,但并不排斥和摒弃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作用,而是立足于创新的基础来整合不同的要素和投资。 之前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还会造成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剩,资产负债表负债率越来越高,蕴藏着出现经济危机、系统性危机的危险性。当然,这也跟我国银行具有一定的“财政色彩”有关。信贷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不高,信贷往往流向了低效率的经济部门;而地方政府和国企体系对资金价格并不敏感,其中的部分低效率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挤占了其他实体经济,特别是许多充满活力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机会。 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不该也不会重走老路。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来看,依靠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是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资本市场应成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载体。而我国新兴产业成长的艰难性很大程度上与资本市场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市场规则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这一局面或将随着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而得到改善。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吕昱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