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3-28
2015-03-28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新视角

作者: 和煦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61
     经济向形态更高级的阶段演化,有助于蓝天常在、绿水长流。图为井冈山仙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资料图片
和煦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在这样的关口,把脉经济新常态的国际比较,对更好地认识、引领经济新常态是必要的。
    认识新常态:在概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别于全球经济新常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其与张晓晶合著的《论新常态》一书的导言中谈到,新常态这一概念在国内和国外基本上是相对独立形成的:如果说全球经济新常态是对未来世界经济趋势的一种悲观认识,那么,中国经济新常态则包含着经济朝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积极内容。
    李扬认为,全球经济新常态在各个领域均有表现,其中最具特征者有五:经济增长低水平波动,“去杠杆化”和“修复资产负债表”两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各国政策周期非同步,全球治理真空。中国经济新常态最主要的表现是结构性减速。其原因包括:资源配置效率下降、资本积累的低效率困境、创新能力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以及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尽管增长速度下滑构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征,但它只是外在表现,深刻的内涵则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和效率改善,综合的结果将是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引领新常态:结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与中国国情,寻找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之路。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今年3月中旬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所言,现代西方经济学从它体现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方面看,具有共性或普遍性,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认真研究和借鉴的。另一方面,抛开西方经济学存在的局限和缺陷不谈,即使是正确的理论,在解释中国改革发展经验时,也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而不能削足适履、照抄照搬。只有把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之路,才能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实质和内在逻辑。
    当然,除了上面谈到的,把脉经济新常态的国际比较所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这里想说的是,通过国际比较、借鉴,更好地认识、引领新常态,内涵丰富、充满挑战,需要大智慧。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