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3-28 第C02版:市场
|
大 | |
中 | |
小 |
|
|
让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
|
|
作者:
陈阳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46 |
|
|
|
本周重大环保新闻评述
【政治局会议首次布局生产方式“绿色化”】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会议强调,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会议强调,要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 评说: 此次“绿色化”的加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态文明已经被提到非常高的政策层面。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概念是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而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这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的提升——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外,又加入了“绿色化”,并且将其定性为“政治任务”。换句话说,这是“四化”变“五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不仅有了理论上的“抓手”,也有了实践的路径。 有专家指出,“绿色化”包含几方面含义。首先,在经济领域,它是一种生产方式——“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着“经济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希望带动“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而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取向——“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这意味着,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化”,而且要使之成为高级别价值取向。其阶段性目标,就是“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也就是朝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进发。 提出“绿色化”,是基于对现实的慎重考量。或许下面这组数字能多少说明我国生态建设状况的紧迫程度: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受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比例达10%左右。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可见,严峻的生态保护形势,让中央领导很是不安。 “新四化”增至“新五化”,强调的正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副“担子”一头在政府和企业,要求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的程度,让绿色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另一头在社会与个人,要求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化,既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是价值取向。 把“绿色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面向未来健康发展的需要。可以预见,2015年将成为环保“政策年”,预计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陈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