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4-11 第A03版:新闻视点
|
大 | |
中 | |
小 |
|
|
“一带一路”需要创新式开放 |
|
|
作者:
季晓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807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季晓莉
一年多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获了一批早期成果。其中包括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达成了广泛共识。与此同时,我国还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卡塔尔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3月26~28日,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中哈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中哈签署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备忘录,以及开展钢铁、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炼油、水电、汽车等领域产能合作33份文件,项目总金额达236亿美元。中方还愿同哈方在铁路、核能、能源、农业等广泛领域深化合作。 近日,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刘华芹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对中哈产能如何对接转移进行了详细分析。她强调,国内对接“一带一路”一定要放宽视野,通过自身创造力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互联互通不能“通而不畅”
刘华芹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发展最快的国家,2014年人均GDP达12843美元,居全球第58位。但是,以能源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使其经济易受国际市场冲击,呈现不稳定特征。实现经济转型是哈国政府的主要经济政策,发展过境运输是其重要方向之一。哈萨克斯坦属内陆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两大洲的陆路桥梁,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其发展过境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 刘华芹表示,实现出口多元化一直是哈国的对外经济活动方向。为此,积极寻求新的出海口,尤其是面向经济快速增长的亚洲地区出口,成为哈国的主要任务——西部邻国俄罗斯是其传统通道,而新的通道就是中国。 2014年5月19日,中哈两国元首共同启动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场站项目建设,将连云港作为哈萨克斯坦的新出海口。 另一方面,中国的货物通过亚欧大陆桥到达欧洲的重要通道之一,也要经过哈萨克斯坦。哈方也搞了很多年的“双西工程”,希望连接中国西部和欧洲西部,这为哈获取过境运输收益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自重庆出发的渝新欧铁路正大量运送笔记本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中哈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双方带来了实际经济利益,实现了互利共赢。 自2014年俄白哈欧亚经济联盟启动以来,俄白哈之间形成了统一的运输体系和市场,此举简化了过境运输手续,对便利互联互通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前为完成一列车的货运需要填写近2000张单据,仅制单就需要一两个月时间。俄白哈三国统一运输市场后,单据数量简化为9张,效率大幅提高。 尽管双方在跨境运输便利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中哈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个换装口岸的能力相对有限,口岸到国内的车皮调度紧张,哈方多斯特科口岸的硬件设施陈旧,换装力量明显不足,亟待改善。运输费用过高仍是提升互联互通的瓶颈。目前,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的精伊霍段铁路费用偏高,影响了该条通道的畅通,加大了阿拉山口的运输压力,需要双方加大合作力度。 刘华芹认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中的硬件项目建设,实现连通;二是加强便利化方面的沟通,实现通畅。例如,前些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也搞了很多项目,路全修通了,但“通而不畅”,各国相互设卡,压站一停三五天,根本运转不起来。后来渝新欧铁路之所以能成功,货物从重庆起运一直到杜伊斯堡都不开箱检查,换轨时间压到最少。 渝新欧铁路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速度,原因之一是重庆市政府以及重庆市经信委,成立国际铁路预算合资公司,整合德、哈、俄、波等铁路沿线国家,成立股份公司,这才将运输时间压缩到12~14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采用了市场化模式,大家利益绑在一起,在不违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实现过境运输的便利化。”刘华芹表示。
产能合作中要发挥市场作用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早已提出进入世界50强的发展目标,并为此大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及基础设施,一直是哈国政府的经济方针。 哈国的基础设施大多是前苏联时期建设的,已经严重老化,亟待改善。为此,纳扎尔巴耶夫说,“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的一个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在2015年完成霍尔果斯口岸经济特区基础设施第一期工程,以及阿克套等地油气设施建设。此外,哈萨克斯坦将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加强地区间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能力。为此,需要引进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中哈两国互为邻国,且中国为哈主要贸易伙伴,加强双方在非资源领域的合作,成为未来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 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两国开展产能合作的有关计划,使两国发展战略充分对接,并将中哈经贸合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上。 刘华芹认为,鉴于哈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状,适合转移产业应是资金密集型和轻微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如高铁、装备制造业、建材行业。它们的特点是不需要太多人力,对技术水平也要求不高,只要成套设备运过去,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简单操作就行。此外,基础设施产业也可转移,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基础设施、电网的建设与改造等,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整个中亚的基础设施都较差,工程承包行业没问题。中亚国家基础设施落后和升级改造是普遍问题。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建材,因此,水泥、平板玻璃、塑钢在中亚很有销路。 刘华芹表示,中国企业还可以投资一些填补空白的产业,如能源及资源深加工,包括石化产业、金属冶炼与加工等。也可投资关系民生的产业,如电网建设与改造、排水系统改造等。例如,中国在塔吉克斯坦山区建电网,中国特变电工承包的吉尔吉斯斯坦南方电网改造工程,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用电问题,得到了政府部门和民众的高度赞扬。此外,基础设施、公路、铁路、通讯、机场、学校、养老院、车站这些项目能树立中国的形象。“加强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农业种植领域的合作也具有良好机遇。中哈两国在土壤、自然条件方面存在相似性,中方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及经验,为开展农业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实现两国产业对接过程中,还应注意其研究其市场特点与产业发展前景,对企业规模做出合理判断,力争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此外,中哈经贸合作中的劳务配额问题一直制约两国投资的发展,配额数量少,签证办理手续繁琐,成本高、时间长,严重制约两国开展工程项目合作。为扩大中方对哈投资,两国在质量标准、资质认证方面也应加强沟通,为中资企业进入哈国市场创造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应完善两国投资的法律基础,落实两国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企业投资创造稳定的法律环境。 在中哈两国政府合作框架下,应充分发挥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在两国产能合作中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使两国的产业合作持久健康发展。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毗邻,具有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合作的独特优势,新疆三宝集团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哈萨克斯坦中国工业园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海港经济特区。应加速推进园区建设进程,为双方产能合作做出示范。
共建理念应始终遵守
“共建理念赢得那么多国家的回应,以后,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也要一直遵守这种理念。在共建过程中首先转变的是心态和理念——心态应该更加国际化,理念应该更加广阔。我们应善于利用国际规则,并在其中注入中国因素,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使‘一带一路’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中方可充分地利用国际组织和第三方平台,吸收更多国家和区域参与合作,降低推进中的难度。”刘华芹表示。 刘华芹还认为,“一带一路”需要多层次的融资模式。亚投行是低息政策性银行,但丝路基金要投向有商业回报的项目。产能框架合作和园区建设回报率高,可以启用丝路基金。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如亚行、世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只要对区域发展有好处,都可吸引进来,以减轻中国压力和协调难度。 刘华芹认为,“一带一路”是泛区域经济合作,应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根据各个国家或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适合多边就搞多边,如与海合会进行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某些国家建设经济走廊;与更多国家可以开展双边经贸合作。“这样,每个国家都可以在这个区域合作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合作模式多样,合作范式自选,没有强制性。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任何国家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市场,中国还可以给它们提供适合其水平的相应技术。” “未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内省区市应根据自身特点,自身产业结构特色和竞争优势开展国际合作。”刘华芹认为,“一带一路”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在新时期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双向的。以前我们只向发达国家开放,引资、引智、引技术,而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两只眼睛看世界,既要向发达国家开放,实施“引进来”,也要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实施“走出去”。在此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才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