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4-11
2015-04-11 第B07版:教育与文化 大 | 中 | 小 

足球改革这样才能在校园落地:想教想学还能比赛

作者: 霍建新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046
霍建新

    前不久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后,“校园足球”备受关注。《方案》对校园足球的描述多达17处,凸显了足球改革对校园足球的重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的定位也就此确立。但推进校园足球并非想象中那样顺遂,要想快速发展校园足球还需要建立校园足球立体联动机制。

如何快速发展校园足球?

    首先,发展校园足球应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为切入点,在保证现有教学大纲体育课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足球课课时。同时,足球要学,其他的体育项目也要学,不能因为要学足球而荒废了其他项目。另外,足球纳入教学大纲已经有了顶层设计,但如何科学落地,还需要辅以可操作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其次,开展校园足球要因地制宜。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师资、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条件好的地区有更丰富的资源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欠发达地区及一些受场地限制的学校可以开展像“笼式足球”一类的小型足球项目,在空间不大的环境里进行足球活动、训练和比赛,暂时缓解标准足球场地不足的问题。
    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比如在足球强国巴西,孩子们在巷子、街角,甚至随便找块空地,就能开始练习颠球技术。场地虽然简陋,却依然涌现出众多世界级的足球巨星。因此,在场地不具备的条件下,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
    再次,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也很重要。蔡元培曾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文明礼仪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从被动训练到自发热爱足球,还需要多些有趣的引导和启发。比如通过多媒体、卡通画、APP等现代传播手段,让学生从小喜欢足球、热爱足球,才是校园足球能真正发展起来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庞大的青少年足球基础,从中选拔出色的足球运动员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四,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有利于校园足球的推广普及。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是,踢球会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成绩,踢球有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毕竟,我国目前以侧重文化内容的升学评价体系为主,如何做到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拔尖的足球苗子可以在职业足球和大学深造方面多些选择,是中小学在推广普及校园足球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教育部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完善政策,形成校园足球激励机制。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形成档案,供上一层学校招生参考”。对学校而言,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更容易带动校园足球方案的落实,学校将更有积极性调动师资、场地、设施等资源,大力发展足球运动。对学生而言,奖励会激励他们坚持踢球的愿望,只有让真正热爱足球的中小学生获得成长的机会,才会有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踢球。
    第五,安全意识不能少。近几年,不少学校不敢开展有潜在风险的体育课,究其原因无非是怕学生出现安全问题。足球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踢球也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因此,加强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校长、班主任、体育教师要时刻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充分重视学生安全问题;教学方面,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做热身,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科学训练,在足球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哪些危险动作不能做等;另外,完善保险制度也是一个重要保障,如给学生和教师投保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有助于消除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后顾之忧。

教育部门应和体育部门有机联动

    健身是每个公民拥有的权利,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全民健身提供必需的场地、设施等服务,从而保障公众健身的权利。在我国举国体制的体育环境下,落实足改方案关键在省、市、区县各级部门的真抓实干。发展校园足球,区县教委是实施方案的“排头兵”,不妨在中小学建立起合理的联赛体系,既有校内的比赛,也有校与校之间的比赛,同时,要保证比赛的数量和质量。校园足球虽然是教育部门主导,但离不开体育部门的参与,体育部门在组织比赛、专业训练、师资培训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有机联动,更有利于校园足球的快速发展。
    另外,加快推进管办分离也有助于校园足球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已明确表示,将足球协会从体育总局分离出来,尽管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管办分离的态度十分明确。当前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已相当成熟,一旦足球协会从总局剥离,组成足球基金会,再形成若干层面的众多职业足球俱乐部,再加上大学、中小学的足球队伍,自然会形成一套完整的足球教育、足球培训、足球竞赛体制,这样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足球人才的迅速涌现。
    《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将发展足球事业上升到“国策”的高度,孕育足球文化需要漫长的时间,但不妨从校园这块培养未来足球人才的丰厚土壤开始,步步为营,件件落实,真正实现足球强国的梦想。
    (作者系首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