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5-07 第B07版:VC/PE与新兴项目
|
大 | |
中 | |
小 |
|
|
突破五大制约因素 实现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 |
|
|
作者:
赵晗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281 |
|
|
|
赵晗
两会过后“互联网+”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之一,使得互联网金融也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高效、便捷的特点和优势补充了传统银行融资渠道的不足,受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欢迎和广泛使用,并呈爆炸式快速发展趋势。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亟待对其加以整改,才能实现稳健发展。
互联网金融促进传统银行加快改革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的标志无疑是2013年余额宝正式运营。其最大优势在于网络渠道便捷、成本更低,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发展需求,大大提高了市场资金的流转速度。在与银行负债端进行公平竞争的同时,更加直接地、及时地把资金需求信息进行反馈,促进和引导资金的流通运行,使得利率进一步市场化。传统金融模式被逐步打破,其金融控制也逐渐减弱。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必将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银行金融业务带来诸多挑战。首先是理财业务,相比传统银行等理财产品较高佣金等手续费,互联网金融在较低价格方面更具有优势,给现有银行体系带来冲击,使其不得不压缩成本和利润。其次是支付平台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手续费用较低,回报率相对较高,如余额宝等给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带来冲击。最后,传统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种类较少,不能满足年轻投资者需求,会使得这部分客户的资金流向互联网金融。因此,传统银行在受到来自于互联网金融的压力后,不得不加速自身发展改革,推动传统银行业务的数字化改革与管理,提高金融业务效率。
五大因素制约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一是技术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技术安全问题也是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互联网技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系统性的安全风险。一方面,由于密钥管理技术落后,一旦互联网密钥管理存在不完善问题,黑客就可以利用网络攻击偷取资料,给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其次,技术选择风险。在进行金融交易过程中由于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差导致传输速度较慢,往往会延误交易时机,导致交易的失败。最后,技术支持风险。随着发展的成熟,互联网金融交易额度会越来越大,对网络金融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二是信用问题。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易成本和信息交易成本较小,但是这也相应的导致信用交易的违约成本较低的问题。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起步晚、发展滞后以及企业信用体系都不完善,而信用信息缺乏交流可能导致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获取客户信用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过程中时效性较差、时滞较长,易诱发恶意骗贷、借新还旧等金融风险。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适应性发展是需要依托于现代信息化、网络化和技术化的发展,也就要求相关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金融业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有网络信息化知识、企业专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网上支付技术落后。目前阶段,我国的金融业支付系统以及支付工具水平较低,网络金融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落后,出现了网上支付系统难以满足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支付交易的繁琐。互联网金融很重要的一点是交易速度的快速提升,但由于目前国内各家银行间的网银支付工具不能通用,导致了交易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过程。另一方面,转账支付速度不统一。实际中,往往客户使用卡对卡转账可以短时间内完成,但是使用不同银行的卡号转账则需要手续交易费用和转账时间的延误,降低交易效率。 五是金融监管体制的不适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是混业经营,与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实施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形式不统一。事实上,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在我国已经确立,分业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间的交叉性业务创新。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亟需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提高,这种金融管理体制显然不能够适应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监管机构不明确、缺乏明确具体的监管规则等原因,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隐藏较高行业风险。 加强互联网金融外部监管,完善信用评级
目前,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规划,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来增强互联网金融系统内的协调性和技术水平。 当前,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降低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原因产生的道德风险,是稳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可以汲取先进国家已有的有效法律,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完善保护电子商务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法律保障体系,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同时,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并明确监管规则,使得执行机构严格遵守法律,降低风险。 首先,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监管体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突破了传统金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界限,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相关监管部门应协调分业与混业两种监管模式,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实行综合监管。并根据开办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体及其申报经营的业务,实施灵活的市场准入管理。其次,完善担保市场建设,促进第三方担保融资的发展。目前我国信用体系还十分不健全,只有银行对个人建立了信用评价体系,但针对于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需要因地制宜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以及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从根本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