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9-18 第B04版:产业·科技
|
大 | |
中 | |
小 |
|
|
少的是契约精神,多的是顽戾之气 |
透视360与酷派分手的闹剧 |
|
作者:
卫人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917 |
|  | | 酷派“出轨”乐视遭360巨额索赔CFP供图 |
|
|
|
卫人
尽管360与酷派分手的剧情有可能会发生翻转,但即便双方最终和解,这场旁人眼中的闹剧让人们感受到的只有苦涩和尴尬。 9月8日,360向酷派发出认沽期权行权通知书,以对方违反股东协议,与合资公司竞争对手乐视合作为由,要求酷派用双倍价格回购360在合资公司奇酷科技中所持的49.5%股份,作价近15亿美元。 酷派当天予以还击,发上市公司公告否认360的控诉。 尽管360的周鸿袆对酷派引进乐视愤怒不已,但有法律界人士认为,从目前360一方披露的内容看,协议内容约定的是如果有第三方在公开市场上购买酷派或者360股权的情况下,双方应积极协商共同应对,以避免公司控制权的变动。从订约目的看,该条款意在避免公司被竞争对手恶意收购,而不像是双方不可以主动引进合作方的意思表示,如酷派与乐视的合作。相反,360如此大张旗鼓地单方面披露其与酷派的协议,或许会违反双方协议中有关保密条款的约定。 受制于证据不足,目前整个事件的真相仍然是扑朔迷离。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闹剧中受伤最大的莫过于中国企业的声誉,因为两家知名企业所发生的纷争,再次让外界开始怀疑中国企业缺乏契约精神,上一次是马云的阿里巴巴。 老子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人强调的诚信原则,还是西方推崇的契约精神,都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或个人赖以在市场立足的根本。 透过360与酷派之争中的百般托辞,折射出的是企业契约精神的缺失,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企业经营者的顽戾暴躁。在乐视入股酷派消息刚发布的时候,周鸿祎火冒三丈,曾在微信朋友圈大呼,其原文因文字净化不便引用,大概意思是“被人背后捅刀子”,发誓一定要找机会复仇。读之颇有闯荡江湖之气,快意恩仇之感。而此前,格力的董明珠也曾霸气地称,“敢挖格力员工?分分钟派人打你”。 但是,市场不是“上海滩”,需要的不是藉顽戾之气扬名立万的“大哥”。市场经济不需要江湖的快意恩仇,需要的是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很简单,拿出双方曾经签订的协议合同,要么主动履行违约责任,要么对簿公堂让法律做出公正的判决。 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