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0-14
2015-10-14 第A03版:价格 大 | 中 | 小 

肉价涨势趋稳,养殖户宜顺时出栏

作者: 侯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876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侯帅

    今年国庆庆前后,猪肉价格经历了“前期波动下行,节中稳中有涨,节后略微下降”的变化过程。那么,猪肉价格近期的这种波动,是“节日效应”,还是确有上涨空间呢?

节前:波动趋稳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于9月下旬采访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及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统计部主任刘通时,两人均表示,当时猪肉价格处于上行通道中的下调区间——周期性上涨期中的下跌。
    新发地市场数据显示,国庆节前期,猪肉价格仍然处于该周期:10月2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为10.08元/斤,较9月25日的10.75元/斤下降6.23%;比9月2日的11.68元/斤下降13.70%;比2014年10月2日的8.70元/斤上涨15.86%。周环比明显下降,月环比降幅很大,年同比涨幅仍然明显。
    对当时走势,冯永辉曾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猪价已基本没有下跌空间,猪价有望止跌企稳,而且最终仍会重回下跌前的价位。
    在随后的9月26至10月2日的一周,白条猪价格虽波动下行,周前期降幅较大,但周后期趋于稳定,印证了“有望止跌”。新发地市场数据显示,白条猪的最高价是10.65元/斤(9月26日),比上周的10.75元/斤下降0.10元/斤,降幅0.93%;最低价10.08元/斤(9月30日、10月1、2日),比上周的10.15元/斤下降0.07元/斤,降幅0.69%。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57元/斤,高出5.65%,波动的幅度比之前一周的5.91%有所收窄。
    “9月26日至10月2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在周前期出现明显回落,肉价出现连续回落走势,周后期价格趋于稳定。”刘通表示,“收窄的原因是9月26至10月2
日白条猪的最高价、最低价均有所下降,最高价降幅略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节中:小幅微涨

    节前的肉价走势,让不少养殖户开始“押宝”国庆节。那么,当初压栏惜售的养殖户们是否“押”对了呢?
    山东省东营市价格监测中心负责人巴志敏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国庆期间,东营市肉类价格稳中有涨。其中,猪肉类中,五花肉价格为13.50元/斤,周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2.50%;精瘦肉价格为15.00元/斤,周环比下降3.45%,同比上涨15.38%。
    节日期间,国内生猪均价总体亦呈小幅反弹。搜猪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6日,全国瘦肉型均价涨至17.26元/公斤,猪价反弹迹象较为明显。7日,猪价略有下滑,抵消了部分涨幅,使10月7日较9月30日猪价相比,稳中略涨。
    分地区看,截至10月8日,国庆节结束,全国生猪均价整体稳中互有涨跌。虽然黑龙江、河北、安徽、浙江较节前出现了幅度在0.2元/公斤的下跌,但吉林,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湖南,福建,广东等上涨地区仍多于少数下跌地区。
    监测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在国庆节期间始终只是“略涨”,未曾出现“押宝者”期待的大幅反弹。同时,在国庆节期间出现的最低价,仍是7月份以来的谷底。
    “假期猪肉价格上涨微弱,与政府在假期之间放储有一定关系,很多地区实施了一批轮库,即先放储后收储。这对国庆期间猪肉价格有一定影响。另外,9月份之后上市的生猪,基本为三四月份出生的小猪,成活率非常高,导致供应量持续增加。没有消费大幅度拉动,价格难以上涨。”冯永辉认为。
    “节日期间是居民消费旺盛时段,但不是采购旺季。同时,白条猪的供应状况并没有达到短缺的程度,满足正常供应是没有问题的。”刘通表示,“市场上的销量下降,普通居民在节前已经进行了储备,节日期间不再进行采购。”
    值得注意的是,10月8日数据显示,浙江、贵州、湖南领跑全国最高价,均价为18元/公斤;黑龙江为全国最低价,均价为16.1元/公斤。“南高北低”,意味着年中出现的“南北价格倒挂”已经结束。

节后:呼唤理性

    国庆节结束不久,猪肉价格出现下跌——10月10日,全国生猪均价16.73元/公斤,价格较9日跌0.20元/公斤。
    “9月20日到10月9日,持续20天的稳定出现了下跌。”冯永辉表示,10日,全国生猪均价开始呈现整体稳中下滑,价格虽如同节中那样互有涨跌,但不同的是,上涨的地区已从多数变为少数。
    猪网数据显示,上涨地区只有江西、福建,幅度在0.4元/公斤。下跌的地区则有辽宁、吉林、广西、广东、海南、山西、甘肃、湖南,幅度在0.2~0.4元/公斤,其中湖南和甘肃的价格下的幅度较大,为0.4元/公斤。
    这次价格波动从9月8日开始出现10天连续快速下跌,生猪价格下跌幅度达1元/公斤,至9月20日左右价格趋稳,出栏价格在8.6元/斤左右。随后,这种态势稳定了20天,并在国庆期间出现小幅上涨,但就在不少养殖户感到价格即将上扬时,生猪价格却开始下跌。
    这种变化,让不少养殖户再次“乱了方寸”。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这种下降呢?
    冯永辉对此分析认为,一方面,虽然夏季小猪存活率较高,但从当前各地出栏生猪的平均体重来看,基本在110~120公斤之间,由此推断,大猪
数量或已减少。同时由于母猪基数并未增加,依靠成活率增加的供给有限,因此,供给只是阶段性提升。
    另一方面,节日过后需求不旺,季节性消费旺季未到,南北方生猪价格企稳仍处于过渡阶段。
“综合来看,当前市场对价格有一定抑制,生猪价格上涨很难,下跌倒是有小幅度空间。”冯永辉表示,均价不可能跌破8元/斤,“南方腊肉需求旺季到来之前,价格仍会疲软,或会跌破8.5元/斤。估计11月中旬,南方温度降到15摄氏度左右,将开始制作腊肉,猪肉价格亦会恢复。”
    刘通表示,当前肉价仍处于高位调整过程中,后期会继续出现小幅回落,并逐渐趋于稳定。
“即使目前有小幅回落,猪肉价格总体也会稳定。”冯永辉表示,“养殖户不宜采取压栏、惜售、抛售等行为,仍需顺时出栏,生猪达到出栏体重便可出售。”
    刘通认为,稳中有降是在挤出肉价中的“水分”。今年10~12月,肉价有可能会继续小幅下降,并且出现一个相对稳定期。在这种形势下,养殖场需要坚持顺时出栏,直至明年春节。
“养殖户应当理性看待价格变化,而且,近期玉米价格的走低能让养殖户接受当前生猪价格的小幅度下跌。”冯永辉表示,玉米价格在近两个月内下跌了0.2元/斤左右,而此前,玉米价格最高已经涨到1.4元/斤,且鲜有下跌。节日期间,因华北,河南,山东新玉米大量上市,且临储价格下调及市场供应量大,全国玉米价格再次普降,山东及河南等地的新玉米降至1600元/吨,甚至局部地区跌破1600元/吨,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0.8元/斤。
“即使生猪价格不变,作为饲料成本的玉米,每降低0.5元/斤,养殖户就可通过饲料净赚100元/头。”冯永辉表示,当前综合来看,各方仍利好养猪户,养殖户应做的仍是顺时出栏,切莫再次“押宝”。
肉价涨势趋稳,养殖户宜顺时出栏
资料图片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