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0-14
2015-10-14 第B06版:投资与探索 大 | 中 | 小 

我国低速电动汽车前景广阔 亟待规范管理

作者: 林妍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子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37
林妍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子麟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近年来一直都是国家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受到充电桩建设、续航能力等诸多问题的制约,似乎距离其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遥遥无期。
    然而,就在不久前召开的“2015电动汽车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专家们集中讨论的低速电动汽车却已走出了实用化的脚步,其发展更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所谓低速电动汽车,其起于低层,需求层次以老年人代步车及中小城市的农村市场为主,通常载人是4人及以下,使用小容量的铅酸电池或锂电池,最高时速50~60公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介绍说,早在2014年6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成了低速电动汽车课题研究小组,对河南、山东等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我国低速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生产企业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上规模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而产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以山东为例,2009年低速电动汽车产量为1.6万辆,而2014年1到11月份,总产量就达到15.5万辆。而预计2015年的产量将达到50万辆。
    为什么低速电动汽车会发展得如此迅速?河南沃隆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群山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低速电动汽车比较接地气,老百姓不仅买得起,更用得起,100公里大概耗电7度左右,也就合4~5元。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续航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像沃隆公司,此次就推出了一款具有‘轻型化、低能耗、智能续航’特点的低速电动汽车,续航能力高达800公里。”
    付于武也表示,我国在地域、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催生了多层次的汽车市场,从目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看,低速电动汽车以其“购买及维护成本低廉、燃料获取简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并更适宜衍生出智能实用的新型交通工具。
    不过,付于武还指出,为了防止出现发展低速电动汽车造成不必要的产能过剩,还需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引导,疏堵结合、规范管理,以有利于产业发展。具体建议包括:实行“产品准入从严,企业准入从宽”的管理原则;政府选择部分地区进行锂电补贴试点,激活锂电池市场;建立低速电动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产品定义;在国家统一规制下,各城市决定低速电动汽车的准行、禁行或部分准行,使不同地区根据各自情况各得其所;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地区,开展导入低速电动汽车规范管理试点等。
    论坛上,专家们对于我国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充满乐观。付于武特别谈到,“今年在参加戴姆勒奔驰公司内部会议时,该公司的代表就曾表示,中国发展低速电动汽车是有巨大优势的,中国广大的农村、小城市需要这种小型车,如果中国能够把这些规模优势累积变成比较优势,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的。”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