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10-14 第B07版:VC/PE与新兴项目
|
大 | |
中 | |
小 |
|
|
大数据让智能楼宇变身“节能之王” |
|
|
作者:
潘晓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87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潘晓娟
目前,全球有超过30%的建筑应用了霍尼韦尔的解决方案,霍尼韦尔在智能楼宇方面的解决方案堪称业内典范。针对智能楼宇的设计思想以及大数据运营模式,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采访了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李宁。
大数据支撑运营基础
“与以往需要人工来实施的节能管理不同的是,智能楼宇已然可以全权接管,帮助管理者架设起了科技与人性之间的桥梁。”李宁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智能楼宇未来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了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不仅管理高效、成本节约,更为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人工管理无法达到的科学节能效果,为用户创造了一个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据李宁介绍说,一家拥有大量智能楼宇实施、管理经验的公司,其价值在于从各楼宇传感器中捕获的大量运营数据以及专家团队根据大数据做出的运营优化改进方案。支持智能楼宇运营的是一套精密的软硬件体系。这套体系的设计思路可以简化为5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感知层、互联互通层、智能层和战略层。物理层是楼宇本身的基础设施部署,包括暖通空调和电梯设备等。感知层就是各智能化系统,互联互通层则打通了物理基础设施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进行人机交互,传统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多集中在这些层面。一旦楼宇的设计上升到智能层和战略层,其所需借重的就该是大数据和云计算。 “未来的智能楼宇场景中,分布在全球的运营数据将汇总至中央数据处理平台,专家团队通过研究比对不同的数据之后,会根据各个楼宇的情况形成最佳方案,在能耗与人体的舒适度之间取得一个最优方案。”李宁强调指出,一个好的智能楼宇的运营不单是拥有先进的设备,数据支持以及专家团队的经验也是重要的后勤保障。
找准能效之间的平衡
“最经济的能源恰恰是那些已经被开发,却没能够被有效使用的能源。”李宁谈到,每一个建筑都是智能的住宅,都可以吸收能量、消耗能量、分布和存储能量。关键是如何将一些原本要浪费的太阳能和风能等存储和利用起来。一个被忽视的概念就是“负瓦特”(Negawatt),指那些没有被利用到的能源。如今,“负瓦特革命”的创新产物——智能楼宇技术正悄然发挥着作用。比如说,在家里的电用不完可以还回去,并可像信息一样互相传递,这个概念推动了智能楼宇技术的发展。 在李宁看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解决楼宇的能效问题对减排带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雾霾问题严重,我国用户很看重楼宇中的新风系统,认为室内测出的PM2.5的值越低越好,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单纯追求室内空气的高度净化反而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反过来更加重了整体环境的污染。事实上,这是智能楼宇在设计中需要关注的综合能效与单项功能孰先孰后的问题。 在智能楼宇的设计中,集成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以北京嘉铭中心的项目为例,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90%的误报警率,物业管理人员也减少了50%。通过访问北京嘉铭中心的微信公共账号,还可以实时查到中心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室内PM2.5含量等。 李宁表示,“绿色”、“安全”和“高效”将是代表未来“智能楼宇”的三大关键词,而楼宇控制、能源管理、集成系统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和解决方案则必定在未来的智能楼宇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为空气污染的源头控制和减少排放做出切实可行的贡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