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1-25
2015-11-25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经济数据看运行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78
SLF下调顺应“供给侧改革”

    11月19日,央行决定于11月20日起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其中隔夜和7天利率分别调整为2.75%和3.25%。
    SLF类似于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Marginal Lending Facility),是人民银行于2013年创设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但人民银行自今年3月以来未开展SLF操作,目前SLF余额为零,而上次操作的隔夜和7天利率分别为4.5%和5.5%。
    点评:央行下调SLF利率,意在防止短期市场利率上行,确保市场利率处于低位,从而为疲弱的经济提供必要的支持。根据泰勒规则,与我国7%左右的GDP增速和1.5%的CPI相匹配的货币利率应在2%左右。
    而SLF机制的完善以及SLF利率的下调也显著降低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将SLF培育成一个长效机制,央行在该利率水平上承诺提供流动性,那么类似于2013年“钱荒”中短期利率飙升的情况在未来重演的几率会显著下降。
    从更大范围来看,探索利率调控机制,顺应了“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过去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本质上属于需求管理,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变化。而“供给侧改革”需要利率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到更显著、更核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此举顺应了“供给侧改革”的需求。

10月外汇占款开始企稳

    11月16日,央行公布10月外汇占款数据,中国10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环比增加129亿元人民币(9月份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环比减少7613亿元人民币),扭转此前连续4个月下滑势头;当月中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环比增加533.37亿元(9月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环比减少2641.42亿元),扭转此前连续8个月下滑势头。10月金融机构外汇存款65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
    虽然两个口径的外汇占款增加,但由于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是央行口径和商业银行口径之和,因此,从差额看,10月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依然减少400亿元左右,表明私人部门结汇意愿依旧低迷、售汇意愿强烈,实体经济结售汇逆差依然存在。
    点评:10月外汇占款企稳,显示资本外流压力正在放缓,外汇占款连续下降的趋势暂获扭转,同时央行10月实施“双降”,约释放近5900亿基础货币,M2增速回升至13.5%,流动性整体宽裕。
    外汇市场企稳是“外占”双升的重要原因。9月议息会议后美元加息预期有所降温,加之人民币加入SDR前景乐观,10月外汇市场渐趋理性,“汇改”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得到控制,外汇交易量下降,汇率企稳,汇差缩窄,是外汇占款止跌回升的重要原因。
    另外,季节性推动也是数据回升的因素。从过去五年的外汇占款月新增规模均值来看,10月的新增外汇占款均值达到了2069亿元,是下半年的最高值。在2013、2014年里,下半年外汇占款的流入规模都在10月冲至阶段性高点,然后便逐月回落。跨国企业结算旺季的过去、职工报酬以及投资收益的季节性转移,或是10月数据被季节性推高的可能原因。
    从长期来看,在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分化的环境下,美元仍将重回强势,市场或将倾向于持有外汇,外汇存款余额仍将恢复较快增长,决定了总体上外汇占款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