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1-25
2015-11-25 第B03版:产业·投资 大 | 中 | 小 

把燃“霾”秸秆变为燃料乙醇资源

访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副主任武国庆

作者: 杨虹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784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近段时间,东北地区多个城市出现“重雾霾”,据报道,秸秆焚烧是东北地区重污染的主因。秸秆利用和禁烧问题一直是治霾的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等已在资金补贴、电价、税收等多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那么,如何根治秸秆焚烧现象,让秸秆变废为宝,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副主任武国庆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秸秆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空气污染,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已经成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请问秸秆怎么转化为燃料乙醇?国内外在发展燃料乙醇方面的技术如何?
    武国庆: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和现代化学工程技术,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提高净能量,获得纤维素燃料乙醇。
    目前,在世界范围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已经成熟,秸秆原料收集及燃料乙醇产品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用秸秆大规模生产燃料乙醇现实可行,但2014年以来受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影响,燃料乙醇销售价格较低,我国对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的财税扶持政策尚未出台,致使我国秸秆燃料乙醇商业化进程缓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状况如何?为何该产业在中国发展缓慢?
    武国庆:从原料来源上看,燃料乙醇可大体分为1代粮食燃料乙醇和2代非粮燃料乙醇两大类。
    目前,全球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广使用燃料乙醇。尤其是近年来,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速度加快,2000~2014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年均增长超过16%,2014年产量已达到7338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将达到1.2亿吨。燃料乙醇年产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占全球的58%,其次是巴西,占全球的25%,中国位列第三位,但仅占3%,差距较大。当前,纤维素乙醇是世界公认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方向,以农业和林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已有一批建成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工业化装置。以美国为例,美国从2007年开始高度重视扶持纤维素乙醇等先进燃料的发展,对先进燃料进行全方位、大力度的扶持,包括贷款担保、税收减免、科研资助、示范项目资助等。20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对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生产商实施税收优惠的新政策,确定每加仑燃料乙醇免税1.01美元,而目前美国燃料乙醇的平均销售价格才1.49美元/加仑左右,政策扶持力度很大。
    而在我国,部分学者对使用粮食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的认识还不统一,近年来产业方向和政策也不坚定,尤其尚未充分认识到燃料乙醇是唯一能够消化人畜不能食用的有毒、有害粮食的现实途径,使得粮食燃料乙醇规模停滞不前。同时,非粮燃料乙醇处于商业化推广前期,缺少政策引导。

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入冬以来,东三省进入了秸秆焚烧高峰期。您提到了秸秆转化为燃料乙醇,可杜绝秸秆焚烧产生的重雾霾。那么,目前东三省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武国庆:早在2004年,国家就确定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封闭推广乙醇汽油,持续至今。目前有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和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国家定点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产能分别为30万吨/年和60万吨/年。中粮肇东公司年产5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联产6兆瓦生物质电项目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生产运营的条件。目前,为消化库存粮食,东北三省正积极谋划发展粮食燃料乙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发展燃料乙醇有哪些障碍?
    武国庆:纤维素燃料乙醇发展初期需要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以纤维素燃料乙醇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燃料已经具备商业化条件。新一代生物燃料的原料是农林剩余物、加工残余物等废弃物,价格便宜、供应充足,技术条件也已实现突破,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我国参照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做法,做好顶层设计,立法并严格执法,制定长远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尽早实现全国封闭推广。
    另外,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李毅中最近也提出,对于发展生物质燃料,希望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制定减免税支持政策。李毅中前部长建议,对原料问题,需要政府统一安排,进行试点,形成回收的产业链,取得经验以后再推广。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