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2-04
2015-12-04 第A03版:新闻视点 大 | 中 | 小 

江苏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作者: 袁羽钧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45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袁羽钧

    “强富美高”是江苏省“十三五”发展新目标。目标既定,路径何在,动力何来?近日,在江苏省委召开“经济强”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震宁表示,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力度转方式,要关注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市场拓展、打造营商环境等;扎扎实实补短板,要关注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等问题。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除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外,江苏省将着力促进重点领域投资增长,如地铁、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苏北铁路、高速公路连接线等交通设施,风光电、油气输储等能源设施建设等。”陈震宁表示,“缩小三大区域差距有了重大进展,但从全局看,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仍然是短板,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苏北振兴、苏中崛起、苏南提升,形成不同区域各展特色、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
    实现“经济强”,还要及时有效防范经济运行风险。据了解,江苏省将依托“智慧江苏”、“健康江苏”、“畅游江苏”等载体平台,积极发展信息、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产业,有针对性地培育消费新热点。优化供给侧管理,加快结构调整转型步伐。加快培育大数据应用、  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点。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平台经济。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十项举措,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加快制造业布局优化调整。
    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这是实现江苏省“经济强”的“关键一招”。
    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坦言,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是立省之本,如果大而不强,就会成为“泥足巨人”。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新挑战,有效解决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配套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产业发展“痛点”,必须完成好“2.0普及、3.0补课和4.0赶超”等多重任务。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