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2-04
2015-12-04 第B02版:发展·周末观察 大 | 中 | 小 

Apple Pay 进入中国 移动支付上演“三国演义”

作者: 董俊峰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247
    
内容辑要:

    中国移动支付“江湖”的最终格局,还要看客户的支付习惯迭代速度,以及商户更买哪家的账。

董俊峰

学人简介: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最近看到一则财经新闻《苹果与四大银行已基本达成合作协议,在明年早些时候在中国大陆推出Apple Pay》,Apple Pay再次进入关心移动支付的公众视野。其实,关于Apple Pay与国内银行的合作,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如果这则最新消息属实的话,将实现iPhone6以上机型的苹果手机与上述银行卡的绑定,iPhone支付将成为现实。
    苹果并没有披露在中国的iPhone销量,但根据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发布的4G+iPhone套餐数据,再包括从境外直购、苹果官网销售和水货在内,中国境内的iPhone6机型以上客户数,粗略估计将以千万计。试想一下,这将是一个不小的客户群体。除支持在线上商城支付以外,更大的卖点将是在安装了银联标记POS的线下店面,这些用户可以方便而酷酷地通过刷iPhone来完成支付。
    经过近5年的生态培育和不断试错,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最新格局已经演绎为“三国演义”,即以Apple Pay为代表的基于手机安全芯片的非接触式支付模式、基于虚拟软件模拟发卡技术的HCE非接触式支付模式,还有基于扫描二维码实现线下支付信息确认而交易认证在云端完成的扫码支付O2O模式。其他模式,因为推广成本或者客户体验的门槛,逐渐在淡出江湖。那么,这三种模式孰优孰劣?
    从消费者来说,门槛最低的当然是扫码支付;从商户来看,目前扫码支付比较容易与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与本地coupon(优惠券)的捆绑;从银行和银联来说,扫码支付在清算体系上完全绕开了银联,在收单市场上蚕食了原有银联和银行收单网络的业务;从手机厂商或者芯片提供商来说,SE-NFC和HCE两种提供了支付增值服务,提高了手机产品的客户粘性,对维系客户忠诚度有帮助,而扫码支付模式基本上与其无关;从支付交易的数据控制方来说,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的数据控制方是发卡-收单-清算三方;而第三种模式的数据控制权则基本上为支付机构一家所掌控。
    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在线下大行其道的时候,银联和银行会不约而同选择支持前两种模式,以维系自己在移动支付市场的话语权,这就是移动支付市场的江湖。暂时三分天下,但将来会不会三国归晋,最关键还要看客户的支付习惯迭代速度,以及商户更买哪家的账(要充分考虑收单折扣率和促销补贴因素)。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市场格局走向的因素,就是金融监管部门的态度和导向。
    对监管来说,本着一直以来的“鼓励创新,趋利避害,平衡发展,控制风险”的监管原则,伴随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欺诈及风险事件的频发,为避免形成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监管底线之上,预期监管部门将逐渐从包容性监管过度到审慎监管,以维持整个支付市场的平衡、稳定,保障支付认证机制和支付数据管理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