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12-04 第B08版:资讯
|
大 | |
中 | |
小 |
|
|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阜阳 |
阜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纪实 |
|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6608 |
|
|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坚定发展循环经济,带领全市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阜阳实际、发展特色突出的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2005年以来,阜阳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建机制,促合力,出政策,创模式,突特色,扩规模,上水平,全市循环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目前全市上下形成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发展模式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意识越来越强,氛围越来越浓厚,循环经济在阜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 强化领导,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新机制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阜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解决阜阳发展不足、发展不好、发展不快的矛盾的关键着力点,从战略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循环经济工作,关注、支持和解决循环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和困难。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领导组织,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齐抓、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工作格局。领导有任务,部门有分工,县区有规划,企业有目标,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整体合力。2013年,率先引入“资源产出率”考评体系,对全市2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联合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省统计局进行了表彰。为鼓励和引导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见》。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循环经济研究会,在一些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实践和研究。2007年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培训班在阜阳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阜阳循环经济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进。总体上看,阜阳对发展循环经济有思路、有需求、有基础、有氛围、有路子、有优势、有成效,领域在拓展,层次在提升,规模在扩大。 出台政策,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支撑
在投入政策上,阜阳市建立了总规模1000万元的循环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采取直接投资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试点示范、宣传培训等。同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吸引民间投资向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项目倾斜。在产业政策上,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提高资源消耗高、污染密集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坚决关停了一批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淘汰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在财税价格政策上,认真落实国家和省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废旧物资交易行业发展。在居民、工业、服务业等用水领域实施阶梯式水价,鼓励使用再生水,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在土地供应政策上,对循环经济发展重大项目、产业化示范项目优先供地。对地产绿色产品,政府优先采购。 创新模式,彰显循环经济发展新特色
在发展模式上,阜阳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率先提出了构建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城市体系的设想并积极推进实施。目前阜阳循环经济已由最初单一的养殖、种植、加工业向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阜南县作为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了以种养殖为主、工农业复合型的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县作为农林资源丰富的农业县,以拓展和延伸农林产业链为基点,以建设生态型城镇和新农村为主线,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在家庭、企业、园区、行业和社会等各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着重构建了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围绕农产品资源,打造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二是围绕林业资源,打造杞柳、板材等林产品加工产业链;围绕秸秆、生畜粪便资源,打造食用菌、活性碳产业链;三是围绕城乡垃圾分拣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打造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阜南这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以农业为主的县域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界首田营以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更具有突出的阜阳特色,已成为全国较大的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加工基地和阜阳重要工业支柱。该模式对于国内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扩大规模,再上循环经济发展新水平
阜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渗透到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渗透到各类园区的规划布局中,渗透到国家支持的产业、项目安排中,加快循环经济产业聚集,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积极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目前阜阳资源综合利用、多重利用、循环利用方面均取得较好效益,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加速发展。阜阳市“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300万吨,林业总产值近190亿元,其中人造板等林产品产值超百亿元,产量达100万立方米,年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超100万吨,解决劳动力就业5万多人;“煤炭开采-加工-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已集聚企业25家,完成投资近45亿元,形成年发电70亿度,水泥200万吨,创利税近3亿元能力;在木材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阜阳市目前拥有木竹和林产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74家,如沪千、大亚、东盾、开源、惠发、强云、祥云等。阜南县黄岗柳编被命名为“中国柳编之乡”。 突出重点,拓展循环经济发展新领域
在集中精力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基础上,阜阳市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在循环经济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十大重点工程。一是以界首田营、西城、太和肖口为重点,打造有色金属(铅、铜、铝)资源回收利用、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工程;二是以临化、昊源两大龙头化工企业为重点,打造煤化工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工程;三是以各县市区种养加(如颍上六十铺、阜南会龙辣椒、颍泉食用菌、太和桔梗、阜南晚秋黄梨等)典型示范带动为重点,打造农业循环经济高效生态、优化提升、延深链条、规模效益重点工程;四是以谢桥煤矿、新集集团为重点,打造煤矿资源瓦斯气、煤矸石、矿井水循环利用重点工程;五是以沪千、大亚、东盾、黄岗柳编等企业为重点,打造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六是以中航工业集团开乐有限公司机电产业为重点,打造节能环保专用汽车生产及零配件产业等重点工程;七是以阜阳国祯电力公司等企业(农作物秸秆发电、炭化、气化、沼气)为重点,打造生物质能循环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八是以华润电厂、阜阳循环经济园区为重点,打造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工程;九是以金种子集团、福润肉类、京九丝绸等企业清洁生产为重点,打造节水污染防治循环再利用重点工程;十是以界首光武、鸭王、太和皮条孙镇为重点,打造废旧塑料高效加工再利用产业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建设,将推动市循环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水平。
典型示范,引导循环经济发展新方向
目前,阜阳市已拥有界首、阜南两个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市,三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一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一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49家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阜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市基本形成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发展模式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并重点推出阜阳生物质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向国际招商,该项目已成为我国对外合作的重大项目,“安徽国祯集团与意大利M&G集团合资建设生物质精炼项目及绿色热电项目”已于2014年10月14日签署合作协议。在具体工作中,阜阳市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出台相关政策,创新发展模式,抓好试点示范,实施重点突破,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初步形成了十大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阜阳市积极推动林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利用采伐、造材、加工等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生产板材,推动利用农林“三剩物”生产活性碳及延伸加工利用,目前已形成以阜南沪千、阜南圣象地板、太和东盾木业等企业为龙头,以林业-“三剩物”、次小薪材-板材;林业加工-木屑-食用菌-培养基-饲料-肥料;“三剩物”-活性炭为主要模式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市拥有木竹和林产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林业总产值近190亿元,其中人造板等林产品产值超百亿元,产量达100万立方米,年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超100万吨。阜南黄岗柳编加工业产值已近20亿元。阜南县沪千公司年产22万m3人造板产品,年消耗枝丫柴及木材三剩物40万吨,年节约标煤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排放652吨,减少林木砍伐量近30万m3。枝丫柴及木材三剩物收购价达500元/吨,仅此一项每年增加农民收入1.9亿元,带动4万余农户致富。阜南圣象木业已形成年产强化地板300万m2,产值2亿元生产能力。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作为农业大市,阜阳市年农作物秸秆储量670万吨。为避免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阜阳市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加大力度,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一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脱颖而出,快速发展,涌现出阜阳国祯生物质电厂、国能临泉生物质电厂、临泉山羊集团、阜南健生源食用菌公司、颍泉德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康桥、阜南胜天、临泉韦臣等一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320万吨。阜阳(国祯)生物质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预计2016年投产后,仅此一个项目一年就可消化农作物秸秆195万吨(含生物质电厂30万吨),到2016年全市95%以上的农作物秸秆将得到高效转化利用、变废为宝。阜阳将形成秸秆-工业原料、秸秆-压块-燃料、秸秆-加工-精饲料、秸秆-基料化-食用菌、秸秆-生物质发电、稻谷-稻壳-发电-有机复合肥、秸秆-活性碳、“秸秆还田-肥土兴粮-粮丰林茂”、“秸秆养畜-过腹增值-畜粪还田-土壤改良”及“秸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作物”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可实现年产值64.43亿元,发电3.68亿度,年节标煤315万吨,减排温室气体927万吨,既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环境,又增加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国祯生物质电厂年综合利用秸秆等生物质原料30万吨,发电1.5亿度,供气35万吨,年节标煤15万吨,减排温室气体20万吨;阜阳市海泉粮油公司利用稻谷加工的副产品——稻壳发电试车成功;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生物质锅炉改造已实现供汽7万吨,利用秸秆2万多吨,节约原煤1.6万吨。安徽陆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麻秆、农作物秸秆及小杂木为原料、生产加工碳黑、活性碳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000吨。 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阜阳又是一个畜牧业大市,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如果利用不好,就有可能成为污染源。近年来,阜阳市认真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强化畜禽污染减排,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市实现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养殖场有200多家,形成了牛-沼-菌、猪-沼-菜、猪-沼-电、猪(鸡)-有机肥-粮、发酵床生态养殖等五种各具特色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全市承担农村户用沼气项目99775口,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59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池78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8处,农村养殖场自筹资金建20~200m3的中小型沼气工程200多处。颍上县经纬循环农业有限公司采用粮-猪-沼-菌-菜生态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成规模;临泉县长官镇黄牛协会会长王守红,首创了林-草-牧-沼-菌-肥循环经济模式,连续三年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取环保界大奖;颍泉区田园农牧有限公司种-养-加-沼-肥循环经济模式链条清晰,年利用污水7.2万吨,年产沼气65万m3,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太和桔梗、阜南会龙辣椒、阜南黄岗柳编、阜南晚秋黄梨、颍州程集茄子、颍泉闻集草莓、临泉范集西瓜等名特优新产品畅销国内外。阜阳市特色村、专业村155个,其中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村达20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村达32个。5A级农业生态园1个,4A级农业生态园2个,农家乐145个、休闲农庄18个、民俗村2个,年接待游客694.7万人次,年实现营业收入13.39亿元。城郊型农业、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也在加快发展,已成为阜阳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食用菌栽培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目前阜阳市已建成各类专业生产基地213个,生产品种有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平菇、姬松茸等近10个品种。工厂化白灵菇、杏鲍菇生产成功开展。2011年我市阜南县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阜阳市德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秸秆-草-肥-菌”循环经济模式链条清晰,其工厂化栽培杏鲍菇技术已经产生良好示范作用。阜南健生源食用菌开发公司利用玉米芯、秸秆、锯末、麸皮为原料做培养基生产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菇,目前已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工厂化栽培车间,年产杏鲍菇等180万斤;阜南县富万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使用本地健生源公司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棒为原料,培育巴西菇已经成功。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阜阳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86个、回收网点1220家,自发形成的区域性交易市场3个,专门从事再生资源回收人员3万多人。全市再生资源年保有量达200万吨以上,其中再生铅50万吨、再生铝铜20万吨、再生塑料120万吨,已形成集收购、分拣、加工和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界首市再生有色金属、再生塑料两大产业产值已超250亿元,税收近9亿元,占到界首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全市再生铅产业已形成超亿套极板、7500万只蓄电池板块的生产能力,实现了“进来旧电瓶、出去新电瓶”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再生塑料产业已形成PVC、PET、PE等六大类再生颗粒和化纤、化纤布等高新技术产品;再生铜铝产业已形成合金铜、铝锭、铝型材和铜线等产品;再生绳网产业产品涵盖工农绳网、工程安全、体育绳网等26大类100多个品种。全市年生产再生铅约占全国再生铅产量的1/3。界首田营有色金属工业园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批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基地之一。太和县毛发收购循环经济产业链年经营人发收购加工1000吨。 粉煤灰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阜阳循环经济园围绕粉煤灰等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这一核心,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形成了煤-电-高附加值型建材;煤-发电-农副产品深加工;煤-发电-供热(蒸汽)等多种循环经济链。形成了以华润电力、巨龙水泥和阜阳天然气门站为核心企业的煤电、建材、化工、机械加工等企业集聚的产业格局。目前已入驻企业40家已建成投产24家,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仅通过对粉煤灰的充分利用,可每年减排固体废弃物95万吨,节约耕地400亩,节约燃煤20万吨,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同时在颍上县也形成了以谢桥煤矿、新集集团为中心的煤矸石烧结免烧砖新型建材产业链。此外,较为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还有林下循环经济产业链、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服务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阜阳市在推进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初战告捷,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我们要实现宏伟目标,肩头的担子仍然沉重,仍需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更上一层楼。“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阜阳人坚信:有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有《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指导,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把阜阳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先行区的目标! (阜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