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2-16
2015-12-16 第A02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湖北英山:法律扶贫见实效

作者: 张山花 黄美泽 胡映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55
张山花 黄美泽 胡映球

    “过去我们农民‘怕’法官,但通过你们‘送法下乡’和法律扶贫,使我们越来越感到你们可爱,并且打心眼里感谢你们这些人民的好法官!”近日,湖北省英山县金盆村73岁的邹立举大爷,紧紧握住县人民法院程华的手激动地说。
    近年来,英山县法院在法律扶贫过程中综合施策,成果纷至沓来:
    ——用“法律讲堂”引导贫困农民学法、懂法、用法,补齐农民“法盲短板”。
    针对不少农民是“法盲”和“半法盲”的实际情况,2014年以来,英山县法院组织全县法官,深入全县309个村,设立“法律讲堂”,共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和宣传资料4.1万份,讲授法律知识课322场,解答农民法律疑问2000多个,被广大农民称为解渴的“法律明白课”。
    ——用“巡回法庭”破解农民诉讼和上访方面的难题。
    英山县法院在调查走访中发现,有些村民因自身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就通过长期信访等方式来表达,这也在客观上导致自家田地荒芜,家里也越来越穷。
    针对这类情况,英山县法院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组织精干法官,将审判庭搬到村庄和地头,既及时审判结案,又使广大旁听群众受到法律教育。
    两年来,英山县法院共巡回审判176场,审结案件251件,化解矛盾纠纷446件,真正收到了“审结一个案、教育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用“法律撑腰”,为投身创业创新走脱贫致富之路的贫困农民保驾护航。
    针对有的农民“怕借贷、怕立项、怕失败”,不敢创业创新的畏惧心理,英山县法院领导带头,组织全体法官,采取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送资金、送物资等方法,先后热情帮助63个村的589户贫困村民建起小商店、农家乐、茶叶加工厂、畜禽养殖场等小型企业,不但及时给这些村民吃了政策法律的“定心丸”,也通过广大法官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使贫困农民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与此同时,“送法律、送政策”等举措,也使广大法官广接地气、多做实事、经受锻炼、得到提高,增强了争当优秀法官的使命感、尊荣感和责任感。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