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12-18 第A01版:头版
|
大 | |
中 | |
小 |
|
学习孙德忠在行动 |
不只是感动,更需是行动 |
|
|
作者:
崔一 李想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684 |
|
|
|
学习孙德忠在行动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崔一 李想
从华南的广州到东北的长春,从西南的成都到华东的南京……11月27日至12月7日,6名宣讲团成员,历时12天,跨七大片区,近万名观众,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以石家庄为起点,将孙德忠的故事与正能量传播到大江南北。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会场,洋溢着同样的感动。大家热泪盈眶,深陷沉思;不光被感动,也倍受激励;并以孙德忠为标尺,丈量了自己。 孙德忠去世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怀念他?在一场场报告会现场,为什么总有人眼含热泪?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用文字与一组组镜头,记录下此次巡回报告的全过程。 有人说,孙德忠很“接地气”,虽然素未谋面,却倍感亲切。他就像身边人,干着一样的事情,做着一样的工作,只是项目不同,各地具体情况不同。 有人说,孙德忠很“高大上”,在他身上汇聚了发改人的良好品质,集中代表着整个发展改革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与职业情操。他就像一面旗帜、一面镜子,激励和鞭策着自己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还有人说,孙德忠的故事没有那种高潮迭起、惊天动地的情节,他的一生也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壮举,他就是平凡工作岗位上把自己工作做好的一位发改人,可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实,就令人敬佩。 人们尊敬孙德忠,是因为他严实做事、高尚做人的优秀品质;人们为孙德忠动容,是因为他与家人的暖暖亲情让大家不舍,触动内心。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很多人在听了孙德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后表示,要像孙德忠那样做敢于担当、善做善成、从严从实的发改人。(详见A2~A3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