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12-18 第B01版:发展
|
大 | |
中 | |
小 |
|
|
“新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发动机 |
|
|
作者:
吕昱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69 |
|
|
|
每周重大财经新闻评述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信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工程包开工283个项目,完成投资逾4.3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第三场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施子海在会上介绍促投资、稳增长方面的情况时表示,11月份的审批核准项目主要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优化能源结构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支撑。 【央行预测明年我国GDP增速为6.8%】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称,在保持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假设前提下,2015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9%,2016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8%。 【美零利率时代终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政策报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这是美联储9年多以来的首次加息。 评说: 年关将至,回望2015、展望2016,从内部看,中国经济依然比较困难。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深度调整之中,呈现出低增长、不平衡、宽震荡、多风险等特征。 特别是,美联储未来再次加息的步伐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加息步伐明显超过市场预期,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中国拥有着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较少的外债,所受负面影响应该会小于其他大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但是资本也可能会面临外流的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阶段,潜在增长率趋势性回落与长期结构性、短期周期性问题叠加,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多方预计,产能过剩、制造业利润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等因素仍将对明年的经济构成下行压力。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总体看,是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和动力转换期的新特点,在优化总量调控基础上更加注重结构调控,这是重要的趋势。在维持出口增长的同时,尽快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开拓新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是其中长期目标的重点。 结构性改革包括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包括寻找新的增长点。应该看到,眼下尽管工业总体利润下降,但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等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利润保持了较好增长。 中国“新经济”带动下的新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其活力与能量超出想象。在这里,“新经济”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移动互联、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重要内容。 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在过剩产能的消化期,创新以及新产业的培育非常关键。从被称为中国“工业4.0”规划的《中国制造2025》到“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中国创新在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新兴行业实现两翼突破;从“十三五”规划将创新视为第一大发展理念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创新在顶层设计和草根力量两端共同发力。 未来,如果在存量方面,绝大多数领域过剩产能退出以后供需能逐渐达到平衡;在增量方面,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增量能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那么,中国“新经济”将呈现出一派积极进取的新气象,在激发增长、创造就业、带动创新、助推环保等诸多方面展现巨大能量。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吕昱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