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12-18 第B02版:发展·周末观察
|
大 | |
中 | |
小 |
|
|
贬值的货币会遭遇什么样的前程? |
|
|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728 |
|
|
|
内容辑要: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升值贬值都是平常事,也不会带来什么灾难。
如松
学人简介:财经专栏作家
任何一种货币都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当一个国家的财政受到国会(或类似机构)制约、货币可自由兑换(意味着货币升值贬值的压力随时释放)的前提下,本币的升值贬值更不是什么大事。最典型的示例是,当一国财政出现困难时,国会会压缩财政预算,甚至让政府暂时关门,这都是保持财政可持续的措施,所以,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升值贬值都是平常事,也不会带来什么灾难。 有一个简单的比较,安倍晋三上台之后,从2013年初到2014年底,日元兑美元遭遇了巨幅贬值,幅度达到50%以上,但既没有看到日本国民抢购外汇、黄金的报道,也没有看到日本国民有丝毫的恐慌情绪。为什么会如此?第一,日元的发行机制中,通胀是最核心的指标,当达到它的目标指标之后,会毫不犹豫地收缩,日元不会失去自身的购买力,即便搞多少次、多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只要保证通胀指标不变,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关心,自然就没有恐慌;第二,虽然日本债务很高,但日本的国民有比较强的凝聚力,国债主要是日本境内持有,只要民族的凝聚力还在,国债很难崩溃;第三,无论安倍晋三多强硬,政府的财政预算也是受控制的;第四,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非常廉洁,贪污腐败的现象比较少,很少有人在货币增发的过程中成为既得利益者,这保证了货币的信用水平和民众对货币的信心;第五,日元等都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任何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货币失去了信心,可以随时换成其他货币,也就不会形成恐慌情绪。 由以上原因可见,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除非发生大规模战争等特殊时间,一般不会导致持有者的恐慌;而非自由兑换的货币,当遭遇贬值的时候,前程是怎么样呢? 一般有几种前途: 第一,俄罗斯卢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俄罗斯卢布,去年遭遇卢布危机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立即恶化,俄政府干了几样事,包括压缩财政支出,给企业减税等,都是非常正确的,这只能保证卢布的跌势放缓。俄罗斯现在的通胀率在15%以上,需要收缩基础货币,这件事俄政府没做,这意味着卢布没有严格规范的发行机制,所以,卢布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但即便俄政府只干了一部分稳定卢布汇率的事情,卢布在2015年的情形依旧比很多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表现好得多。 所以,对于俄罗斯这样应对自身的货币危机,短期或许可以延缓跌势,但只要国际环境不改变,卢布的前途依旧渺茫。 第二种是央行不断抛售外汇干预汇率。 今年二三季度,马来西亚央行很忙,忙的是抛售外汇,但未看到有关财政改革和货币改革的报道。抛外汇看起来有效果,但这不是应对汇率问题的有效措施,甚至在掩盖本身货币的问题。 抛外汇可以看成是民间的俗语“打马虎眼”,虽然暂时稳定了汇率,但没有其他改革措施,相当于将汇率继续停留在高估的位置上,这是在恶化本国的金融局势。 第三,那就是上世纪巴西颁布的雷亚尔计划。其中心是:严格控制公共开支、财政开支,是量入为出;整顿税收,打击偷漏税;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打破垄断;严格按照购买力发行雷亚尔货币。可以看到,巴西经过这一系列措施之后,经济恢复了十几年的活力,但是,巴西终归不能守住雷亚尔的发行机制(严格按照雷亚尔的购买力发行,也就是通胀成为核心指标,这也是雷亚尔计划的核心内涵),今天的巴西又再次走向了回头路,这与巴西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所以,以上所有措施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措施,都不能带来长期的货币稳定。实际上,货币贬值发生时,解决的措施也很明确:第一是改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完善法律,只有如此,才能建立并执行有效的货币发行机制,实现长治久安,这是第一位的。第二,在完善货币发行机制以后,改革财政支出体系(严禁用财政进行大规模透支来进行投资),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倾斜,是培育经济继续健康成长的土壤,保持社会稳定。第三,压缩财政支出之后,给企业减税(打破资产价格泡沫就是给企业降低隐性赋税的一种方式),让企业恢复活力。只有以上的综合措施,才能使自己的货币重新焕发生机,并使国家的经济生活长治久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