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2-18
2015-12-18 第B03版:产业·投资 大 | 中 | 小 

《巴黎协定》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提供机遇

作者: 杨虹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988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12月12日,195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了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这项历史性的协定的签订,被认为是“拯救地球的最好机会”。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副主任武国庆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巴黎协定》作为2020年后的减排行动纲领,为生物燃料在二氧化碳减排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机遇。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向全球发出了中国的“绿色承诺”。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即将于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期间,中国有望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
    这份“绿色承诺”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专家估算,上述60%~65%的减碳目标,意味着2005年~2030年间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必须维持在3.6%~4.1%。而美国和欧盟1990年以来的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均约为2.3%,低碳转型表现突出的英国和德国也仅为3%和2.5%。
    武国庆认为,面对如此艰巨的减排指标,由于生物燃料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表现出色,因此生物燃料的应用扩大将带来巨大的减排收益。中国国家汽车研究中心的研究试验指出,使用E10燃料乙醇汽油,可使汽车尾气排放CO(一氧化碳)和HC(碳氢化合物)平均减少30%以上。如果一个拥有600万辆汽车的地区全面使用E10乙醇汽油,相当于减少近20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先进生物燃料可创造的经济收入将由当下的1万亿美元激增到4.4万亿美元,同时提供数百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另外,根据环保部的通报,进入11月,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采暖季,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出现影响范围广、污染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尽管造成严重雾霾极端天气的原因多方面各执一词,但汽车尾气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燃料乙醇原料为秸秆,则还可以减少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减少PM2.5排放量为20g/kg秸秆。”武国庆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