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12-22 第T10版:2015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特刊
|
大 | |
中 | |
小 |
|
|
济南:积极调结构,全面拓空间,深入促改革 |
|
|
作者:
王宏志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847 |
|
|
|
山东省济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宏志
“十二五”时期,是山东省济南市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奠定长远发展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5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党中央、山东省部署与济南实际相结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力办好有利于发展全局的大事、市场关注的要事和群众期盼的实事,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初期,面对经济增长不快的问题,济南市在注重调结构的同时,坚持抓项目、增投资、扩消费、稳出口,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跨越提升和增长速度的争先进位。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有进位、转调有进步、重点工作有进展的良好态势。初步预计,2015年可实现生产总值6300亿元,是2010年的1.6倍,5年平均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翻番。 积极调结构,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迈出新步伐。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2010年为5.4:41.5:53.1,2015年预计调整为5:38:57。 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服务经济优势更加突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物流、商务、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左右。 工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以上,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继续保持全山东省首位。 全面拓空间,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泉城特色标志区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创新谷、西客站、华山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的区域板块正在加速形成。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列入全国试点,中心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基本消除,泉城特色和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得到保护和发扬。 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城市轨道交通R1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济乐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实现县区全通达,二环西路高架、二环南路高架等快速路竣工通车,城市高快一体快速路网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入选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和国家公交都市创建试点。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五年来,济南市新增供热面积3890万平方米,改造供水低压片区60余处,实施户表改造65万户,完成城区河道整治59公里,建设山体公园20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健全。 区域联动实现突破。市对县(市)区分类指导力度持续加大,县区结对帮扶全面启动,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预计2015年济南全市有5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10个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历下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深入促改革,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抓改革强动力、促开放增活力、优生态添魅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美誉度与吸引力,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发布施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成为全国惟一的政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制定出台稳定增长促进发展的51条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服务,审批和收费事项大幅减少,营商环境达到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得到基层和项目单位高度评价。 深入推进企业改革。44家困难国企帮扶解困取得决定性成果,职工直接受惠近15亿元。整合部分财政资金成立市产业发展投资集团,着力助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市上市企业达3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占全省的1/5。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核心城市作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济莱同城化在交通、民生等领域实现突破进展。努力提升开放水平,积极实施引资引技引智,预计累计到账外资66亿美元左右,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50名。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综合保税区建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