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2-24 第A01版:头版
|
大 | |
中 | |
小 |
|
|
121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
|
|
作者:
李想 李杨 张晓哲 方学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36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
|
|
|
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想 李杨 张晓哲 方学
“国家发展改革委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倾力倾情倾智给予帮扶,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支持,为加快推动试验区脱贫攻坚步伐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我市启动申报综合保税区到顺利获批,自始至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相关司局和各位领导同志的大力关心、指导和支持,特别是相关司局同志为我们申报工作热情服务,上下联络,左右协调,及时指导解决申报中的大量具体问题,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帮助。” “所有申报材料全部通过网上提交,极大地便利了企业,让我们真正感到了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对这种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的高效务实工作作风,我们深表敬佩和感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跟踪建议落实情况,深入企业、园区一线考察,为我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指点迷津、把脉支招。”…… 2015年以来,一封封感谢信如雪片般飞进位于北京市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这其中,有些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相关部门,有些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有些来自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有些来自企业、基层和普通群众,还有一些来自国外政府和国际机构组织。 据初步统计,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收到感谢信121封,比2014年大幅增加92%。具体来看,来自中央机关的增加80%;来自地方党委、政府的增加215%;来自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增加250%。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一封封感谢信背后,是一个个平凡而又生动的故事。一份份发自内心的感谢,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讲政治、顾大局,充分有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善协调、敢担当,科学有效履行经济社会综合管理和宏观调控职能作用;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严细实、抓落实,将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有机对接;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动转、改作风,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身形一转天地宽
发展新阶段里,需要发展改革新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负责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综合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持续显现。 从“两转三大”学习推进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一系列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再到“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转变管理作风。 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绍史多次强调,“要勇于开拓创新,使思想‘活’起来、方式‘多’起来;要培养战略思维,使站位‘高’起来、视野‘宽’起来;要坚持问题导向,使情况‘明’起来、建议‘实’起来。” “转”是源于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发展环境,以及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大、改革开放任务繁重、转变职能还不到位、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系列腐败案件冲击“五碰头”的严峻挑战。 “转”是一种自我革新、自我提升,是一个必须加强学习、主动适应、提高能力的艰辛过程。转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转”是为了与时俱进,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通过自身转型,为提原创性建议、做原创性工作腾出精力,为各项发展改革工作提质量、上水平拓展空间。 这121封感谢信,便是转型有力有效的121个鲜活见证。
下转A2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