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2-24
2016-02-24 第A04版:地方新闻 大 | 中 | 小 

上海:临港转型有模有样

作者: 缪晓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16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缪晓琴

    在全球迈向工业4.0的背景下,“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是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战略。为此,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促进制造业升级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上海市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之一的临港,将给我们怎样的期待?
    在2015年10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就提出,力争把临港地区打造成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到2020年将初步建成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框架,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临港集团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本63.72亿元,是承担上海临港产业区、漕河泾开发区、洋山自贸区等多个园区开发建设任务的大型国有多元投资企业,是市国资委下属唯一一家以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国有企业。
    据初步统计,2015年,临港集团各开发园区的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084亿元,同比增长13.3%;园区企业利润达到315亿元,同比增长33.8%;属地税收267亿元,同比增长25.7%。园区整体经济质量继续提升(受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工业总产值实现1256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327亿元,同比有所下降)。
    全球经济下行紧迫局势之下,临港仍然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表示: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我们狠抓产业、园区和企业“三个转型”。
    临港、漕河泾都是上海市委确定的该市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在临港,围绕建设国际制造中心的目标,积极推动原有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转型升级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启动临港科技创新城、创新创业带的建设,加快实现“临港制造”向“临港智造”的转型升级。中航商发二期、12英寸大硅片、中船动力研究院、中船瓦锡兰发动机、新纶科技、科大讯飞研发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顺利推进,交大航空发动机检测中心、美国NAMSA研发中心、通用电气智能制造和再制造中心、奔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中心、中科院半导体所光电子平台、科技部六产研究院、交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项目引进落地。
    去年,临港产业区招商引资总额高达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预占整个临港地区计划完成额228亿元的50%,继续发挥了临港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在漕河泾,引进飞利浦照明、长安标志雪铁龙、伟世通汽车电子、普胜信息(浦项钢铁)、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等多个世界500强公司项目以及嘉吉、宝格丽、华测检测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和标杆项目。浦江园区建立了该市首个检测检验产业联盟,松江园区建立了上海市首个3D打印产业联盟,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化和集聚度都再上新台阶。产业转型最终体现在经济发展的质量上,集团开发的漕河泾开发区、浦江园区、松江园区、自贸区洋山陆域的单位面积产出和税收都位居上海市前列。
    临港集团启动了以科技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大服务平台建设,为园区开发的“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提供支撑。对内整合园区服务资源,对外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资源,直线优质资源的互联互动互通,放大临港、漕河泾园区服务资源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科技服务体系,突出并强化在创新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人才人事、产业投资、中小企业科技金融、专项资金扶持、高新企业认证、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自有的核心服务支撑。导入黑马大赛全球路演中心、阿里云创客、优客工场、桔子空间等外部创业创新资源,大力培育以“临港新业坊”为品牌的中心城区众创空间和城市更新项目,让园区创新创业更有活力。目前,漕河泾已成为上海市各类众创空间最集聚的区域;今后3至5年在该市各区,“临港新业坊”众创空间和城市更新项目可形成约100万平方米的规模,除此之外,临港集团已经布局“走出去”战略,启动海外科技发展中心建设工作,初步打算在美国和德国法兰克福设立分中心,以对接上述国家的创新科技及工业4.0先进技术和项目。根据项目成熟情况,临港海外科技发展中心拟先行在硅谷设立美国分中心,并适时启动德国分中心的设立工作。目标是,通过建设临港海外科技发展中心,为集团下属园区内企业对接海外资本,实现快速成长建立通道,同时也将成为园区客户海外形象展示、投融资、人才引进、技术对接、员工培训的窗口,提升园区客户的服务水平。
    在国家清理政府性融资平台的宏观背景下,刘家平认为,功能类企业也要千方百计利用市场化的投融机制,改变原有功能企业资本单一的局面,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功能类企业的资本实力和引导力。
    集团成功重组上市公司,部分经营性资产借壳上市并定向增发9亿多元;发起成立由全国社保基金、建行、农行参与的规模100亿元的园区开发资金;大力推动政府债务认定和清偿工作(认定集团政府性债务158亿元,2015年获得偿债资金89.43亿元;认定分城区政府性债务66.74亿元并获得偿债资金),这些措施为集团大幅度降低资产负债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集团资产负债率当前和今后将始终控制在75%左右,这也为今年能够完成自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奠定扎实的财务基础。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