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25
2016-05-25 第A03版:价格 大 | 中 | 小 

棉花价格走高 纺企感到“困难”

作者: 侯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50
价格动态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侯帅报道 近日,2016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开幕。论坛由中国棉花协会主办,本届主题为“新格局下的棉业发展之路”。来自世界主要产棉国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棉花纺织业者近700人,探讨新格局下,棉花产业如何顺势而为,探索新思路,谋求新发展。
    “从临储政策改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以后,内地的植棉面积大幅下滑。可以说政策成为影响棉农收入的关键因素。”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卢怀玉在会上回顾近年来棉花生产变化时称,2011年以前,棉花行业以市场为主,价格波动较大;2011~2013年,三年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了国内的棉花价格,虽然现在来看这个政策有一定后遗问题——内外棉价差大、积累了巨大库存,但农民收益是有保障的;2014年至今是价补分离,新疆地区实施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卢怀玉认为,从政策来看,政策的支持方式也许会有变化,但支持定位应该不会变。
    棉花产业新状况,对其下游纺织企业影响颇大。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随着棉花价格的攀升,各地区棉纱价格亦有所上涨。虽棉纱涨幅远不及棉花,但部分企业纱线利润有所增加。近来,棉花价格持续小幅上涨,但棉纱价格保持相对平稳,纺织企业普遍感觉经营较之前困难,并对后市不看好。
    在纺织行情回落的当下,受访企业多认为下游不足以支撑当前棉价,预计后期将呈震荡下跌趋势,若国内外棉价真正实现接轨,国内棉纺企业或会“好过”。
    “随着纺织工业转型升级,低端产品产能缩小,中高端产品产能增加,对棉花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质增效、扩大消费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格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骆琳对于纺织业现状对于棉花产业的影响分析称。
    骆琳表示,近年来,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棉花消费趋于疲弱,库存达到历史高点,市场供大于求,棉花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快速变动和升级的消费结构,需要我们在供给侧打开局面,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