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25
2016-05-25 第A04版:城·事 大 | 中 | 小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喜、忧、盼

作者: 李博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5289
     通州万达广场是通州第一家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大型shoppingmall,自2014年底开业以来,已经成为通州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夜色中的通州万达广场前行人如织,但门口的摊贩还能让人依稀看到"城乡结合部"的影子。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博/摄
    5月22日,通州万达广场里正在营业的一家鞋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博/摄
    与热闹非凡的万达广场相比,通州更多的是"正在施工"的各类工地。图为地。图为通州潞城镇正在建设中的人民大学东校区。5月21日中午,下班的建设者们经过写有"中国人民大学"字样的围挡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博/摄
开版的话

    Hello!你我居住的“城”,新闻故事的“事”——全新版面“城·事”今天与您正式见面。本版旨在从微观故事中洞悉宏观大势,聚焦城市中的人、正在进入城市的人,通过他们的生活,发现社会变革,切入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主题。同时配合对学界和官方的采访,以点、线、面为逻辑线条,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解析。
    隔周周三,各个常设栏目将与您见面。核心栏目“城市·头题”将聚焦时下热点、发掘潜在话题,探讨新型城镇化、嗨聊城市生活、发现城市变革;“‘市’说新语”将带来本报记者或专家学者的独立观点;“市·窗”栏目将充分利用彩版优势,提升版面的“吸睛”度,增强版面的阅读节奏感、趣味性……
    相对于本报其他新闻专题版面的严肃性,“城·事”版将追求更加活泼、跳跃的“版风”,也将更加“接地气”,力求成为本报报道结构的有益补充,为读者提供有趣味、有思考、有碰撞的阅读体验。
    “城·事”版主在此邀您关注和参与,为我们提供养料,助我们茁壮成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博

    京杭大运河畔的通州,是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从2011年北京两会上正式提出打造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到2012年北京首次正式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到2015年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位的确立,再到2017年底北京市政府东迁通州时间表的明确,通州一步步坐实了其未来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这座承载着疏解非首都功能、肩负“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新城,也正一步步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新城已经呈现出来的宏伟蓝图和建设涌动的热潮,使得美好生活的画卷在通州人眼里渐渐变得更加真实和饱满起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探访了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走近了新老通州人,听到了他们对正在升级中的家园的喜忧与期盼。

喜——新城让生活更有奔头

    在外来人口里面,1998年就在通州工作生活的邹忠静应该算是个“老通州人”了。18年里她亲眼见证着通州的发展和变化。
“那会儿通州完全是城乡结合部的样子,没有高楼,也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商场,人们穿着打扮、精神面貌看起来还泛着浓浓的乡土气。”邹忠静回忆起18年前的通州仍然历历在目。“那时我和我老公刚工作,选择住在通州是因为房租便宜,记得我俩当时租住的小平房一个月只需要200多块钱,算是我们在北京的第一个家。”她说。
    2004年,邹忠静和老公以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价格在通州买了一处紧邻地铁八通线的住宅,真正把家安在了通州,“那时候通州的房价才三四千元一平方米,比城区差不多便宜一半,而且住了那么多年,对这儿已经很熟悉很有感情了,所以决定就把家也安在这了,我俩真是自打来北京就扎到通州,然后再也没离开。”她说。
    让邹忠静欣喜的是,自2012年通州被正式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起,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正在使通州的面貌发生巨变。家门口2014年年末开门营业的万达广场,与即将迎客的希尔顿酒店、正在火热建设中的环球影城、彩虹之门、新北京中心等地标性建筑一起,已在她心中渐渐勾勒出了这座新城的现代化雏形。
    邹忠静说,通州赶上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好消息总是很多。“比如有更多好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正在不断注入这片洼地,医疗和教育水平会有大的提升;比如随着各种湿地公园、城市公园、景观带的开工建设,通州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比如地铁、公路、地下环隧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通,交通会越来越便捷……看着这些好消息一天天变为现实,还真是挺让人期待和开心的!”邹忠静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了她心中的欣喜。
    27岁的王策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他家在张家湾立禅庵村的老宅要拆迁的消息在两年前就传开了,“这回真是要拆迁了,消息80%准确!头一两年就来测量过面积,现在正式文件已经下来了。”据他了解,拆迁用地是给环球影城做配套设施用的。
    “进城后居住环境各方面条件都比农村好,生活条件也会有很大改善。我听说潞城镇拆迁的时候,最多有获得7、8套房外加1000多万元补偿金的,真是后两三辈儿人都不愁了。我们家总共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估计能给补4、5套房子吧!”
    王策说,拆迁之后能拿到这么多房和钱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但对于拆迁他也不是特别期待。“村里现在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住,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差不多都搬到城镇上了。对于我来说,有房住、钱够花,对更多的房子和钱好像也没有太大的需求,反倒是儿时记忆一拆迁就真的只剩回忆了。而且现在很多已经搬到城里面住的人,平时老在楼里‘拘着’,有时候周末也会回村里的老屋看看或者小住一下,权当散心度假了,一拆迁就再也回不去了。”虽然年纪轻轻,但他似乎已经有了“乡愁”。
    王策原来在某知名网络媒体当过编辑、做过运营,但现在却在建筑工地工作,两种工作差异之大不免让人疑惑。“我喜欢摸得着看得见、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些建筑盖起来,可以存在很多很多年,等我老了的时候看到,会想起这里有我亲手放进去的一砖一瓦,感觉会很有意思。或许这也算是种情怀吧!”他笑着说。

忧——房价涨得太快

    在某央企工作的李思扬上个周末刚刚交了150万元的首付,贷款在通州买了一套总价将近500万元的房子。这套面积92平方米的房子,单价已经超过5万元。
    李思扬的老公在哈尔滨工作,她一直犹豫要不要弃京北上与老公团聚。买房的决定是在怀孕之后才明确下来的——因为,无房,北京集体户口没办法给孩子落户。而如果提前1年,通州的新盘价格大多还没有突破3万元,相当于同一套房一年时间,要多花200万元,而这还没算贷款产生的利息。这样的涨幅让李思扬很无奈,但即使这样,这房也必须要买,因为除了即将出生的宝宝要落户口没房不行外,通州的房价继续看涨的趋势,也促使她要在这个高点上当“接盘侠”。
    从2010年CBD东扩和通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在北京两会上被提出,到2012年限购政策的执行,通州房价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起伏动荡。不过2015年以来,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的确立,通州房价开始出现“跳涨”,很多楼盘售价从2.5万元左右提升到3万元以上。而升温态势在2016年还在持续,各种利好消息的纷至沓来和现房供应的紧缺,一些通州住宅价格已经开始“破四见五”。
    “有了第二个宝宝后我本来打算换套大房子,可看了几次房后,总是遇到卖家几天之内就涨价十几万、甚至30万的情况,本来换大房子就需要筹措资金,但这样的涨法我实在是无力跟上了。”家住通州北苑的张先生无奈地表示,他现在的打算是,先给帮忙照顾孩子的岳父母在自己家的小区里租套房子住。
    可是租房的价格也在上涨。在国贸工作的小郭最近也在重新找房子,她现在住的一间7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是2013年租下来的,价格从原来的2500元涨到现在的2800元。今年合同到期后,房主打算卖掉房子,可小郭在向房地产中介询价时得知,同小区同户型的房子租金都已达到4100~4200元。“原本在这里租房子是觉得交通便利,价格比城区的便宜,但现在看,这个优势已经不明显了。”小郭说,因为公司6月份就要搬迁到望京,她最近正着手在新公司地址附近找房子,哪怕小一点或者跟合得来的同事合租都行。
    经常在地铁口或者小区附近的街口趴活儿的“三蹦子”司机王师傅来北京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这期间打零工、收废品也干过不少行当,但收入一直只能维持个温饱有余,而现在他觉得,虽然通州越来越好,可这些“好”却让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王师傅说,他现在租住在焦王庄村的房子要涨价,而他的生意却越来越难做,“因为管的严了,一不小心车子就给没收了。”他说,“年纪大了也干不动了,再看看,不行的话就和媳妇回老家。”
    
盼——家门口的现代化新城尽快落地

    已经开张的通州万达广场带来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但仍然不足以弥补产业发展的不足,不想再跑城里上班的上班族渴望通州能尽快彻底地甩掉“睡城”的帽子。
    宁女士的公司在海淀区,去年7月份升级为妈妈的她说,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宝宝,已经让她很疲惫,而从公司到家的路程往返要三个小时,在路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让她觉得会成为最后压垮她的那根“稻草”。“早就想换份通州的工作,但目前通州这边没有什么大企业,就业环境不如市区好。”宁女士说,期待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来通州,自己能够就近就业,既方便工作又能照顾好家。
    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深入,人口的吸附能力也越来越强。“未来通州会很有吸引力,但我不希望通州也染上人多路堵的‘城市病’,盼着政府能把人口控制好。还有,我发现地铁线开到哪,沿路站点周边的环境就会变得脏乱差,聚集着各种摆摊的小商贩、招揽生意的黑车司机,还有各种发小广告的,这得治理。”在王策心中,不能人满为患,还得管理有序,才是城市副中心应该有的样子。
    年逾60的孙阿姨因为颈椎病、关节炎的老毛病越发严重,最近总往城里的医院跑,路远加之身体有恙,每跑一次都让她觉得特别辛苦。“人老了身体总是毛病不断,希望通州能有更好的医院、医生和就医环境,这样就方便多了。”孙阿姨说,上了年纪的人最现实的愿望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医疗资源能更好更丰富些。
    邹忠静的女儿已经快到了入学的年龄,孩子的教育是她关心的大事。“通州的教育水平一直很一般,现在很多城里的名校要在通州建分校是大好事,但我希望教育升级能真正落实,就像新闻里说的那样,真正能实现分校与主校‘一套班子一套人马’的管理,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都要升级,而不只是招牌上的光鲜。”
    虽然已经在通州安家置业,但没有户口,仍是邹忠静和老公心中的一件憾事,得知北京积分落户政策要在通州区进行试点时让她眼前一亮,但严苛的落户条件还是把他们拦在了门外。“没有户口,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以后孩子高考会不会遇到麻烦,还有我们以后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吃亏。”她说,“希望落户条件能有所调整,把像我们这些在通州有房、有业、有年头儿的人纳入进来。”
    王师傅则希望新通州能更有包容性,虽然已经有了回老家的打算,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找到合适的活儿干,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分享到通州的发展成果。

新闻延伸

通州回应“忧”与“盼”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博

    面对人们的期盼,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北京通州都在以实际行动做出积极回应。
    针对控制人口和产业升级,通州将出台更严格的人口管理办法。疏解现状存量流动人口,通过淘汰低端产能,结合环境建设,结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至少10万人口。据悉,“十三五”期间,通州常住人口上限是160万人,有关部门将通过“总量控制,结构优化,以业控人”的思路进行调控。其中,以业控人的力度会更大。随着未来环球影城、彩虹之门以及其他项目的落地,其他产业可能会紧随商业之后入驻通州,通州的产业将进行一次全面的升级。
    针对优秀医疗不足,通州将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良医疗资源转移,区级医院将与市级三甲医院实现全面合作,今年将力争引进一到两家市级三甲医院并实现开工,主要是阜外医院和友谊医院。目前,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楼已经投入使用,即将开始四期工程建设。新华医院将在今年投入使用;东直门医院东区和第四区域医疗中心年底竣工,明年将开始投入使用。通州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所有公立医院的建设。
    为补足优秀教育资源缺乏的短板,到2020年,通州“立志”将成为北京市教育强区。目前,已经得到确认的是,北京二中、首师大附中、人大附中、北理工附中、北京十三中、北京十四中、北二外附中、景山学校等学校都要陆续搬进通州,届时通州的教育质量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别外,为优化交通网络,通州今年将实现宋梁路北延等一批道路开工,启动城市大外环线道路建设,加快推动电动公交充电站等设施规划建设。目前,通州地下环隧工程中的北环隧已经开通试运营,南环隧也正在加紧建设中。轨道交通方面,除了已开通的的八通线和6号线,7号线东延预计2020年通车,规划中的S6线预计2019年开工,2023年完工。也就是说,大概在10年之内,通州将开通4条地铁外加一条轻轨(地上火车),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和市区的串联。
    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也是通州新城的建设重点。据悉,通州将投资300亿元治理水环境,使水质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今年计划再投入300多亿元,将通州城区周边全部布点高水平的城市公园。还将实施环城生态景观带和环区界生态过渡带建设,完成六环路、京哈高速绿化景观提升,启动凉水河等健康绿道工程。
    记者日前还了解到,最初确定的行政副中心就局限在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后来逐渐扩展到通州老县城155平方公里的面积。目前,北京市副中心的范围已经扩展到906平方公里,这意味着通州所有的区域都将纳入副中心,这将进一步带动新城建设的升级。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