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25
2016-05-25 第B02版:前沿 大 | 中 | 小 

产业新城:社会化开发模式促PPP推广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128
     据介绍,中新集团运营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集团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能力的成功示范。近几年中新集团以"新型城镇化综合开发运营"为目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异地复制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图为作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示范的苏州工业园区。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随着产业新城的不断涌现,如何定量化地评价产业新城成为重要议题。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研究成果,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总监白彦军。
    
运营商一定程度上决定产业新城的活力

    中国经济导报:为何要研究产业新城的评价体系?
    白彦军:目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而产业新城承接大城市产业、人口外溢需求,围绕“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两大领域,将在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特性,作为产业新城的开发运营主体,更具专业化、市场化,且能高效整合资源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在提升我国城市建设水平及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指数研究院建立“一核两翼”评价模型,以此评价各产业新城运营商的综合实力。其中,“一核”指评价的核心主体,即产业新城运营商,“两翼”指运营商最重要的两个核心能力,即产业发展能力和城市建设能力。
    中国经济导报:能具体讲讲吗?白彦军:好的,一是产业发展能力,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产业新城的灵魂,优秀的产业新城自有其一套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而没有产业支撑的新城难免沦为空城、睡城。在评价运营商产业发展能力时,以产业开发与运营流程为切入点,从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出发,最终以产业发展对所在区域或城市的经济贡献为落脚点,全面评价运营商产业发展能力。
    二是城市建设能力,产业新城的“城”是其开展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评价运营商的城市建设能力时,首先对产业新城内基础设施以及公共配套的完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基于园区人口的吸纳程度以及生活宜居性去衡量产业新城运营商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层面的能力。
    三是企业经营能力,从评价企业运营的“量”和“质”两个基本要素来看,需在兼顾经营规模的同时保证运营绩效,另一方面在争取成长速度的同时保证财务稳健,同时考虑到产业新城项目的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极为考验运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因此将企业经营能力分解为“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融资能力”以及“财务稳健性”四个部分。

创新与整合是未来趋势

    中国经济导报: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评价模型,如何看待现有各产业新城的实力?
    白彦军:从综合实力评价结果看来,华夏幸福、张江高科和中新集团综合实力突出,行业领军地位凸显。从2016年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来看,华夏幸福以其对区域布局的精准把控、创新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以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并行驱动的发展模式位列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实力榜首;而拥有良好产业生态的张江高科转型“科技投行”,并确立“时间合伙人”战略定位,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发展能力领先;中新集团运营的苏州工业园是中新集团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能力的成功示范,近几年中新集团以“新型城镇化综合开发运营”为目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异地复制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招商蛇口与招商地产进行整合,并顺利实现上市,蛇口工业区的升级改造战略抢眼,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能力不俗;亿达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和产品定位,亦注重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位居综合实力前五位;泰达控股打造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形成集聚,对天津经济贡献度高,而且城市各类配套完善,城市建设能力突出;启迪协信依托启迪控股的品牌、园区经验和协信的“产住商”硬件资源,市场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发展势头值得期待;天安数码城有着丰富的园区开发与运营经验,其能为园内企业提供全方面服务,并在园区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产业发展能力出色;随着借壳上市以及国企改革的推进,上海临港产城一体化之路依然可期;中国宏泰定位于产业市镇运营商,起步于廊坊,在龙河高新区深耕亦有10年之久,但对外扩张方面略显保守,发展速度受到制约。
    中国经济导报:您如何看待未来产业新城的发展趋势?
    白彦军:一是模式创新,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望进一步推广。目前我国PPP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略有成效但问题尚存。随着我国政府部门风险共担及立法意识的加强,未来社会化开发模式将逐步走向成熟,新的PPP开发模式也会广泛介入城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等,未来PPP开发模式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
    二是资源整合,建立要素流动通道,构建平台与圈层。未来产业新城运营商将最大限度、开放性地整合优质资源,建立要素流动通道,搭建平台,使各主体之间产业信息、产业资源更加频繁交互,形成互动循环的内生系统,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三是轻重并举,探索轻资产模式正在路上。产业新城投资量大且开发周期长,运营商初期资产模式偏重在所难免。对于产业新城运营商来说,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是其硬实力的表现,而品牌、服务和平台才是未来需要强化的核心竞争力。预计未来,越来越多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将从单纯的土地和物业开发转向开发、运营、服务并重,由重资产模式向轻重并举转型,这也更加符合产业新城运营商的“运营”本质。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