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5 第B02版:前沿
|
大 | |
中 | |
小 |
|
|
推进与欧亚地区产能合作:契合当地工业化成效明显 |
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谈话看“十三五”发展机遇 |
|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603 |
|
|
|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今年5月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应媒体关注的若干热点话题时,从不同角度谈及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新动力。我们摘编商务部网站发布的新闻发布会的文字实录,希望对读者深入认识“十三五”时期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大势有所启发。 “互联网+流通”可以从新政嗅出商机:市场主体
问: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请问这个《意见》的出台对流通企业和流通行业意味着什么?有何利好? 答:经国务院批准出台的这个《意见》,内容很丰富,也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主要是为了推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流通领域的创业和就业,从而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其中既有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性要求,也有为流通企业提供的具体促进措施,总体上对流通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鼻子灵敏的市场主体应该可以从中嗅出许多商机。 流通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本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政府仍可以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比如要发展“互联网+流通”,基础设施很重要,这次出台的《意见》就有针对性地提出要“软”“硬”结合,共同构建“互联网+流通”新型基础设施。《意见》还要求大力发展流通创新基地,为中小企业应用互联网创业创新提供集群注册、办公场地、基础通信、运营指导、人才培训、渠道推广、信贷融资等软硬件一体化支撑服务。这些措施对相关流通企业特别是中小流通企业来说应该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RCEP第12轮谈判应该说取得了新的进展
问:据了解,RCEP第12轮谈判于4月底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据说这一轮谈判是今年首次全领域谈判,不知谈判是否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发言人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4月17日至29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12轮谈判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东盟秘书处派代表团与会。 这一轮谈判应该说取得了新的进展。各方就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法律条款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磋商。到目前为止,各方均提交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初始出价以及投资负面清单。多数国家提交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初始要价。部分国家针对投资负面清单提交了初始要价。各方继续开展了双边或多边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谈判,基于负面清单的投资自由化磋商也在进行。 RCEP谈判于2013年5月正式启动,成员国人口约占全球人口50%,国内生产总值、贸易额和吸引外资接近全球1/3,是当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是我国参与的成员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自贸区谈判。目前谈判已进行了12轮,第13轮谈判将于今年6月12~18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 推进中欧自贸协定建设将使双方广泛获益
问:有媒体报道,欧盟进口商协会最近表示,中国已成为该协会成员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市场,将呼吁欧盟对华启动自贸谈判。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欧盟进口商协会这一呼吁。我们还注意到,今年4月20日,欧盟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明日丝路:中欧自贸协定评估》的研究报告,认为中欧自贸协定对促进双边经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中方对上述建议和结论表示欢迎。只要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中国都持开放态度。实际上,在2013年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发布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双方就已明确提出“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 中欧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我们相信,推进中欧自贸协定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双方经贸合作水平,促进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推动双方经济优势互补深入持久发展,使双方产业界和消费者广泛获益,造福中欧人民。 推进与欧亚地区的产能合作成效明显
问:欧亚地区一直是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较早和推进较快的地区,进展似乎也不错,请问截至目前已取得了哪些成效?商务部下一步还有什么新的工作考虑? 答:欧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优先地区,也是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较早和推进较快的地区,推进与欧亚地区的产能合作与当地工业化进程需求高度契合,盘点起来,已取得了四个明显成效。 一是投资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对欧亚地区直接投资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主要分布在采矿、制造、农林牧渔、租赁和商务服务、建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 二是承包工程稳中有升。截至2014年底,我国对欧亚地区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532.63亿美元,合同额750.18亿美元。2015年,我国对欧亚地区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5%。 三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进加快。目前,我国企业正在“一带一路”沿线5个欧亚地区国家建设2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占全球78个合作区的29.5%。 四是在大型基础设施、汽车、资源能源、加工制造、农业种植领域,一批重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稳步实施。 欧亚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期,其经济发展战略及诉求与我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高度契合。接下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加强规划引导、落实“一国一策”、抓好重点项目、推进产融结合、加强服务保障,继续务实推进与相关国家的产能合作。比如,我们将重点对接俄罗斯的进口替代规划、远东发展规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建立欧亚地区产能合作重大项目数据信息库;加大对欧亚地区重点产能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尽快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伙伴关系谈判,持续推进上合组织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适时开始上合组织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