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2-02 第B02版:年终特别报道·互联网改变生活
|
大 | |
中 | |
小 |
|
|
直播:一次稍纵即逝的狂欢? |
|
|
作者:
蔡若愚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41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蔡若愚
“你知道吗?xxx在映客上做直播呢!” 2016年,小学同学群里的一句话,开启了赵信探索直播的大门。出于好奇,他点开了朋友圈里xxx自己分享的直播链接。屏幕里是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xxx,似乎就坐在自家沙发上,背后不时还飘过也许是她女朋友的身影。屏幕下方不停地蹦出对话记录,内容非常日常: “这么晚还在做直播?” “谢谢xx点亮。反正明天周末,来跟大家聊聊天。” “最近忙什么呢?” “瞎忙呗,有朋友承接了乐队演出,跟着一起帮忙,制作演出logo的舞台服。” 小学同学一边天马行空地聊着自己的事,一边也兼顾粉丝的要求,对提问有问必答。隔着电脑屏幕,赵信感觉却像在和小学同学面对面聊天,这让他觉得很好玩。 有了这次经历,赵信有空就会上直播网站看看直播。小学同学常常是晚上回家直播,有时候在外吃饭也会喊一嗓子。渐渐地,赵信发现,小学同学直播的这类无主题纯聊天形式虽然普遍,但拥有更多粉丝的其实是一些才艺类直播。 “唱歌跳舞的内容更多样化,形式更丰富一些,更容易吸引大家关注。另外,还有一些小有名气的网红,在直播中会顺便推荐化妆品和服装。这些网红本身就有粉丝基础,所以看她们直播的人也不少。”不过对于赵信来说,他还是更喜欢看才艺类和美食类的直播。 刚接触直播不久时,赵信感到很好奇的一点是,有时候主播不知道说了哪句话,直播间就开始飘各种礼物,有的礼物还价值不菲。比如送主播一艘游轮,差不多就要充值1000元人民币才能送;而最贵的海岛,合人民币差不多要3300元了。当然,大部分时候,主播收到的还是一些小额打赏。但架不住人多力量大,网络主播的收入仍然非常可观。 一个韩国妹子,靠直播吃饭就能月入5万人民币;“95后”找工作向往主播职业……对于此类新闻,赵信以前不信,现在信了。因为在各种各样的直播间,他看到了太多打赏和礼物,也逐渐发现了打赏的套路。比如:有些主播会娇嗔地表示,xx你来啦,你这几天都不喜欢我了,都给别人刷跑车游轮;还有些主播会表示,刷礼物最多的前几名粉丝可以加她微信。 时间到了2016年底,断断续续接触网络直播不到半年,赵信彻底放弃了这个短暂的“爱好”。他感觉这些直播都大同小异,即便后续不断有网红投身于此,但直播的形态和内容无非就是那些。更重要的是,赵信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尽管挨着“90后”的边儿,但对于大量“90后”、“95后”参与的直播圈,他仍然感觉无法融入,也并不认同一些主播的价值观。 “网络直播的实质还是为了名和利,或者炒作出名,或者靠博取眼球赚钱,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套路。”赵信坦言自己在这“无聊”的半年里既没有发出一句话,也没有投入一分钱。 赵信默默做着看客的这半年,也几乎是网络直播最火的半年。初创时期的无监管,一方面带来了大量机遇和高额收入,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个行业乱象丛生。如今,狂欢降温,伴随着行业渐入红海,网络直播也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11月中旬,58同城发布的《网络主播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指出,随着直播逐步深入生活,网络主播将告别过去的直播形式,变得更加有内涵、有才华,成为网友展现自我以及进行社交的平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