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2-16
2016-12-16 第A04版:2016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青海:精准扶贫成效初显

作者: 侯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965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侯帅报道 近年来,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一班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力谋发展、补短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针对玉树州、海东市的6个结对帮扶贫困村,集中力量搞调研,编规划,促项目,整合资源资金,支持改善农牧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村容村貌整治,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一线作用,扎扎实实开展了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先谋后动出实招。搞好调查研究是发展改革系统的工作传统,做规划、谋项目是发展改革系统的“看家本领”。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专题研究部署,提出“规划先行、补齐短板、发展产业”的定点扶贫思路,首要就是从实地调研出发,编制好脱贫规划,以规划引导6村按规定时限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委定点扶贫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近10余次走进6村,紧紧依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共同开展调研,在前期摸底的基础资料上,逐一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召开村民座谈会,摸村情问民意,帮助6村找准致贫症结,坚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施策。按照理清发展思路、确定脱贫路径、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总体方向,编制完成包括精准扶贫、村级产业规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的脱贫攻坚规划。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海昆,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沈传立,党组成员、副主任、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平志强等委领导,多次前往化隆县、称多县调研,了解扶贫开发的重点难点,研究精准脱贫的措施办法和路线图,要求规划一定要“接地气、接人气”,项目要找准找实。按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各村规划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巴麻塘村一社地处泥石流滑坡易发多发的山顶,规划通过易地搬迁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同步搬迁27户,并已经纳入2017年实施计划,此外,规划依托雄先林场和卡夏德寺2个景区景点,组织贫困户以旅游合作社形式,积极发展家庭茶园、寺院旅游纪念品专卖店等乡村旅游,已经帮助该村争取列为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支持范围。
    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一年来,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顺利完成了第一步预期目标任务,各扶贫村基础设施配套填平补齐,村容村貌提升,呈现新气象。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